“一商法:它是以柜台的形式出现。产品死气沉沉地放在柜台内,等待着四面八方的顾客前来购买。这是一种守株待兔的形式。卖出一份产品,就得到一份利润。商业学家给它一组很形象的数字表达形式,也就是5个10相加,结果等于50(10+10+10+10+10=50)。由于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一商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于是便就出现了较为先进的二商法。
“二商法:它是以公司的形式出现的。有公司也就必然有员工,公司与员工的关系是雇佣的关系。因为他们是雇佣关系,所以就会有阶级矛盾的产生,以及利益的冲突,效益工资也比较低,一般只能达到15%-30%之间。商业学家也给它一组很形象的数字表达形式,即10乘1加10乘2加10乘3加10乘4加10乘5,结果等于150(10×1+10×2+10×3+10×4+10×5=150)。由于历史的车轮是滚滚不断地向前的。很快,二商法也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于是在二商法的基础上,便产生了当今社会最为先进的三商法。
“三商法:三商法与二商法共同之处也是以公司的形式出现,但此时他们的关系变了,由以往的雇佣关系变成现在的合作关系。‘合作’也就是说:合得来就做,合不来就不做。因为他们没有矛盾的产生、利益的冲突,所以效益工资高达30%-60%。商业学家也给了它一组数字表达形式,即10的一次方加10的二次方加10的三次方加10的四次方加10的五次方,其结果等于111110(101+102+103+104+105=111110)。不难看出,111110远远大于150与50。”
讲师讲得津津有味,却没有对此作出解释,似乎这就是市场规律,就是真理。我在想,如此含糊其辞地蒙混过去,听众们果真会相信吗?奇怪的是,听众们却很兴奋,似乎这一切都毋庸置疑,吼叫声震天动地,巴掌声还是那么响。幸亏这间房子做得结实,不然我真担心楼板掉下来砸死人!
关于小明与小芳的故事,后面还插了这么一句:“由于小明吃过小芳几何倍增学的亏,于是就把几何倍增学巧妙地用在了推销行业中。他通过打电话的方式通知5名客户,每人要用3分钟,进行下来总共需要15分钟;这时小明就不再打电话了,他由这5人中的每一人再另外通知5人,也就是25人,每人3分钟,由于是同时进行的,也只用了15分钟;再由这25人中的每一人另外通知5人,也就是125人,每人用3分钟,同时进行下来也是15分钟;再用这125人的每一人再另外通知5人,也就是625人,每人用3分钟,同时进行下来还是15分钟。简简单单地,小明就把这625件商品推销完毕。”
从理论上来讲,这个倒没什么问题。我不理解的是,为何每个客户都这么自觉?每个电话都打得通?客户们就不用培训了吗?都是天才吗?一听就懂吗?听懂了就加入?还这么快就掌握了推销技巧?而且干得这么成功?小明的人缘可真的太好了,小明的客户也太牛了,小明客户的客户更是牛得不得了,连神人也甘拜下风!都说互联网传播速度快,我想还是没有小明的电话打得快!总之也就两个字:扯淡。
整堂课,似乎都围绕着“几何倍增学”,大谈而特谈。我心里一直在琢磨:数学应用到商业中,真的就这么奏效吗?很多道理,明显就有些说不通。不过,从大家的状态来看,貌似又真是那么回事儿,不像是受到了胁迫似的。听说搞传销的人都蛮凶,可这里面完全看不到暴力的影子。
难道,真的是我的智商有问题?
姑且也就继续往下看。里面提到了一种制度,说是对经销商有六大好处,具体内容我没有仔细听,黑板上是这么写的:
1。小投资大事业;
2。无风险无压力;
3。有保障;
4。四种收入;
5。“人帮人”;
6。海外旅游。
事实到底如何呢?貌似,这与去北京摆地摊没有任何关系。
我听着听着,眼皮子又打起架来。紧接着,一双手在我背上揉了起来。我以为是余强揉的,无意中往后一看,居然是叶秀容。怪不得我觉得要轻柔许多。说实话,还还真有点不好意思。无所谓啦!反正又不是晓莲揉的。我对叶秀容可没有任何反应。
讲师一直都很来劲儿,好像又讲了个四种收入,即直销、差额、育成、分红。说这制度多么多么好,拿钱多么多么快,前途多么多么棒,吹嘘得不成样子。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就低着头闷哼了起来。晓莲转过头警示我,我才继续看着黑板。真的,若不是晓莲在这儿,就算有人给伺候着,我也不愿听上半句。
终于,那个放羊娃的故事开始了。晓莲先前说放羊娃的故事很好玩,可我如何也不知道哪里好玩。晓莲似乎也没有认真听课,只是时不时地转过头来看我。我心想,她不会把我当放羊娃了吧!
最后,讲师用极有激情的声音说道:“我不敢保证你能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豪,但我绝对敢保证你能够过上21世纪富裕者的生活!”特别是那个“富”字,写得夸张极了。
这时候,晓莲才拍了拍我的肩膀,一起离开这里。
计划开始动摇
离开了那间诡异的屋子,我长舒了一口气。我本以为一切到此为止,却发现情况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单纯。
我正准备向晓莲提去北京的事,她却抢先开口说道:“庆庆,你发现没有,黑板上讲得也蛮有道理的。如果按照上面的操作模式,应该是很有前途的吧!”
我很不屑地笑了两声,没有回应她。
见我漠不关心的样子,晓莲接着又说:“黑板上讲的,就是叫我们如何去做生意,避免掉那些不必要的问题,把小本生意做成大市场。难道,你就没有认真看吗?”
我知道她想跟我讨论黑板上的东西,可我实在是提不起兴趣。
叶秀容这时候也对我说:“小谢呀,你看得那么认真,一定看出了不少的东西吧!怎么卖货的应该弄明白了吧!你也知道,我老在给你搓背,根本都没有看黑板。既然晓莲说那东西有用,我想肯定还是有着斟酌的余地。”
听叶秀容这么一说,我还真有点后悔没认真去看。并不是我觉得那东西多么有价值,只是不想一直被别人当成傻子。如果自己老是这样不以为然,估计晓莲也会对我失望透顶。于是我想了想,便说道:“卖货的方式,也就那么回事儿!”
“说说看!”
凭着捕风捉影的记忆,我回答道:“我想,首先应该买套产品,消费后就可以加盟该公司,然后帮着公司卖货,仅此而已。”
“你觉得,这样有好处吗?”
“买东西才能加入,不买东西就不能加入,倘若仅仅是为了买东西,哪里不都可以买?这里似乎有个加盟的诱惑!而同时有些人想加入,想加入就非买不可,所以也就逼着去消费了。从理论上讲,还是有点道理的。”
余强笑了笑,似乎在故意找茬:“呃,是这样吗?那我再问问,如果你买了套产品,加盟到了该公司,然后再把这套产品卖给别人,别人不同样进行了交易?交易了就有营业资格。别人又把这套产品转卖给更多人,那样不就省事多了吗?”
“那可不行,如果那样的话,公司还不如早早关门。消费者想要营业,就必须得到公司的认可。如果消费者不从公司买产品,而是进行私下交易,公司不给办理登记手续,再怎么折腾也是徒劳无功的,不会有营业资格的。”
我大致说了一下,想转移话题谈点别的,晓莲居然说道:“看样子还真的不错,消费产品又能自己营业,而且还有这么高的利润。如果这比摆夜摊赚钱,我宁愿把钱投到这里,不知道可不可以?”
听晓莲这么一说,我心里有些失望了。这些天来,我无时无刻不向着北京,满脑子都是北京美丽的景象,晓莲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让我觉得非常的难受。于是我寒心地对她说:“你想做这行业,我没有权力去阻止你,但你应该明白,我们的目的是去北京,凭着自己的双手赚钱,让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我可不想在这里浪费时间。既然这东西赚钱,那我怎么就没有看到店面?”
晓莲也有点生气,对我说:“上面不是讲过吗,这是新型的买货方式,如果还开个店面,挂个牌子在那里整天吆喝,何年何月才是个头呀?就算是摆夜摊赚钱,我也不愿意暴露在寒冬酷暑之下,像个乞丐似的接受着行人的施舍。”
听她这么一说,我失望极了,心里面追问道:她不是说北京的夜色很美吗?北京的生活也很美吗?自己也很能吃苦吗?不再那么骄气了吗?怎么听了这个破生意介绍会,就突然变成这样子了?以前的涵养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