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军中,吕岱受到孙权斥责的事并非机密,这件事在许多普通士卒中都有流传。<P>
而多年以来,两军之间互相安插细作,更是一件常事。<P>
按常理来说,董允得知吕岱与孙权心有嫌隙一事,并不应该让吕岱感到惊讶。<P>
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P>
问题就出现在时间上。<P>
孙权斥责吕岱一事,发生距今尚不到半个月。<P>
就算是吴军中的细作得知此事后,立刻将这事禀告给糜旸,糜旸亦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相信这一件事。<P>
两军交战在即,一国君主突然斥责前方大将,不完全知道内中情由的人,都会自然将这个消息当做误传。<P>
就像前几年,潜伏在汉朝的细作一直有情报送回,说是刘备身体不佳,恐命不久矣。<P>
但由于那些细作地位不高,事后证明他们传回的消息基本都是误传。<P>
纵算糜旸对细作传回的消息感兴趣,对于这样重要的消息,糜旸定会继续派人多加打探才会下定论。<P>
但从方才董允的语气中可以听出,他对这件事怀抱着笃定的态度。<P>
这就是吕岱震惊的缘由所在。<P>
董允,或者说糜旸会有如此笃定的态度,只有一种可能。<P>
那就是为糜旸传递这个情报的人,他的身份绝不是普通士卒那般简单,甚至他的身份在吴军中一点都不低。<P>
唯有如此,才能让糜旸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再经任何验证,就笃定这个情报是真的!<P>
那人是谁呢<P>
一股莫名的寒意,突然出现在吕岱的心头。<P>
在这股寒意的影响下,吕岱带着惊疑的情绪起身。<P>
吕岱先是死死盯着董允,后是不安的在董允身前踱步起来。<P>
吕岱的脑海中,不断回忆着那一日在他帐内的诸位吴将。<P>
太史享、周循<P>
一个个名字,如走马灯花般在吕岱的脑中闪现着。<P>
在众多人名中,吕岱刻意的忽略了周鲂。<P>
论私,吕岱对周鲂有感激之情。<P>
论公,以周鲂的身份,他怎可能甘愿为糜旸走狗<P>
踱步了许久后,哪怕吕岱的脑袋都快想炸了,都无法想出那人会是谁。<P>
重要的是随着思索的深入,吕岱猛然发现,往日里环绕在他身边的人,竟都有可疑!<P>
这样的想法,让吕岱感到不寒而栗。<P>
吕岱惊疑自恐的模样,清晰地映入董允的眼帘中。<P>
这正是董允想要达到的效果。<P>
吕岱想待价而沽,那董允就要亲口告诉他,他的价值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高。<P>
在思索良久后,吕岱缓缓停住脚步。<P>
他再度看向了董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