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万历爷时,朝廷有大力推广过一次,结果下面上报百姓不愿种植,推广再次失败。
据老师所知,徐大人未入朝前就在尽力的推广这玉粟黍和红薯的种植,经历了数十年,始终推广不开,这是为何?”
程风安静的站在那里听老师把话说完,这才抬头看着袁可立,眼睛里闪着亮晶晶的光,笑嘻嘻的说:“这原由先生还真给学生说过。这事有真话和假话两说,假话好听但都是骗人的,真话不好听,却是最真实的。不知老师想听真话还是听假话?”
袁可立嘿嘿一笑:“你小子还拿桥上了,真话假话老师都想听,你全都说一遍。”
沈有容也笑呵呵的:“老夫也想听听这真假话。”
程风也笑嘻嘻的开始谈条件:“假话可以随便说,如果说真话,学生有个要求,老师你听了之后,不管学生说的内容如何,老师都不能揍我。”
袁可立点头:“老师保证,不管你说的多么大逆不道,老师都不揍你。”
程风呵呵一笑:“那我就先说假的吧,假话就是:万岁爷豪皇恩浩荡,百官尽心尽力,各地士绅苦心劝说,可那些刁民不知皇恩,不识好歹。
各地士绅苦口婆心劝说,可刁民们拒绝种植,士绅们无可奈何,只能自己积极响应皇恩,各地士绅均有种植,皆称皇恩浩荡。”
大少在这里绘声绘色的一说,袁可立好像品出些什么味来了。
沈有容摇头,看着程风笑笑:“那你说说真话是啥情况。”
程风看看袁可立脸色,很是正常,没啥变化,自然就放下心来,接着往下说:“至于真话嘛,那就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性上的原因,一是政策上的原因。
学生先说政策上的原因:粮食本是朝廷的命脉,可朝廷并不亲自经营粮食,天下的粮食收售都是由粮商来完成的。
粮税朝廷只收现银,可农民只收获粮食,哪有银钱交税?那现银从哪来?农民只能把粮卖给粮商变现。
粮商在这个时候借机压价,剥削农民暂且不说,咱只说那粮商收的粮食种类,他们只收稻谷小麦和小米。其他的农作物他们一概不收。
这就意味着人们就算是种了玉米,红薯,马铃薯,这些作物再高产他们也没办法换成银钱来交税。
交不上税,家里的顶梁柱就要去坐牢,结果就是家里有粮和没粮是一个结果,还是家破人亡。这是新作物失败于政策。”
说到这里,大少还是顿了顿,毕竟下面要说的就是地主士绅,而坐在自己面前这两位就是地主士绅中的一员,万一哪一句话没说好,说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痛点,弄不好自己就会被他们来个双打。
大少住了嘴,又后退了几步,扭头看看师娘房间,还好,门是开着的。
大少这才重新定定神,接着往下说:“第二种就是人性方面的了。
朝廷发现这作物高产,百姓种植就能吃饱饭,于是费了老大的力气,搞来了粮种交给官员。
可官员们自己又不下地干活,自然就把这些良种交给当地的士绅推广。
可朝廷就没有认真的想过,这些士绅得到这种高产的农作物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听到这里,袁可立沈有容对视一眼,说实话,虽然他们自己也是士绅,可他们从来没有站在士绅的角度去考虑过,推广高产良种时士绅们心里是什么样的想法。
说到这里,大少也停了一下:“再往下直接说,就没有直观的有意义了,我就表演给两位老师看看吧。
假如我是这里的士绅,这一片百姓都归我家管。沈爷爷刚刚给我弄了一笔银钱来,我正在想着用这笔银钱到哪儿去多买些地。
这个时候,文登县解大人派人给我送来了一批高产良种,告诉我这种良种产量很高,老百姓种这种良种,就不会再饿饭,就能吃得饱。
收到这些良种,我嘴上不说,心里肯定想的就是:我正在这里想着怎么用银子买地,官府给我高产粮种推广,可那些穷鬼有了高产的农作物,他们就能吃饱了饭,那谁还会卖地给我?
把这些高产良种给那些穷鬼,岂不是搬了石头砸我自己的脚。本士绅可没有这么傻。
我心里有这样的想法,可想而知,送到我手里的高产良种怎么可能会到那些农民的手里去。我肯定会把那些种子都煮进锅里,吃进肚里。
然后告诉解大人,就说那些农民都不愿意种,我是苦口婆心的劝都没用,给他们的良种都被他们煮吃了。”
袁可立听到这里有些生气,轻轻的一拍桌子,小声的吼道:“你小子胡说八道什么,天下士绅怎会如此的不堪。”
程风又退了几步,双手一摊,叹息道:“老师你也莫要生气,我所说的这种士绅,还是像我这样的有良心的士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