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每一次都会如约将跑船利润的三成交给卫清水,让其足额发放给漕帮帮众。
一两次以后,漕帮之人不再埋怨,吴天在这些劳苦大众心里成了活菩萨,只因他给的实在是太多。吴天隐约猜到以前秦铮给他们的只怕有限。
当换来的马匹达到一万匹左右时,吴天让漕帮停止进口马匹。不是他嫌多,而是养马太费草料,东海实在养不起再多的马。
吴天交代漕帮每次出行必须换回来一些华夏同胞,可是敌国又不傻,给的全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
这原本只是他的一个善意举动,却有了意外收获。那些老人大都六十岁左右,已经不能再从事体力劳动。
可是吴天意外的发现那些人里什么人都有,有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有打了一辈子铁的铁匠、有考了一辈子也没有中举的穷秀才,乃至有裁缝、郎中、武夫、屠夫、青楼龟公等各种技术型人才。
他们确实年老体弱不能再劳作,但他们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一发现让吴天瞬间视这些人为珍宝,让他们全都带起了徒弟。
老人们兴高采烈的上岗了,纷纷拄着拐棍焕发了第二春。他们回来以后不事生产,光吃饭不劳作,本就怀有几分愧疚的心态。此时突然间有了用武之地,一个个爆发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那嗓门比年轻人还洪亮。
新城中率先建立了各种作坊,打铁铺、绣坊、酒坊、武馆、医馆、书院、青楼……
有了这些老工匠的加入,吴天心心念念的官家冶炼坊和兵工坊终于成立了,很快也就能有军工装备可以武装禁卫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之前那些一直没有正规装备的军队,压根谈不上什么战斗力。这都快成吴天的心病了,此时他心里的一块儿大石头也总算落了地。
这人一多了啊,吃喝拉撒也就什么都需要了。自有各种外来财主和地方士族见有利可图,摒弃了持币观望的态度,开始大举投资建设起了商铺和住宅等产业。
自此,漕帮已经彻底放弃了码头上帮人运货扛大包的蝇头小利,全员转型对外贸易。卫清水不敢阻拦,帮众乐见其成,吴天顺理成章的正式将漕帮更名为漕外缉事厂,简称漕厂。
吴天大刀阔斧的折腾完漕帮,也没有放过祝淮阴。他告诉祝淮阴现在江南起义军太多,盐帮要想在江南站稳脚跟,垄断盐业市场,那没有人坐镇可不行。
祝淮阴虽感觉到有阴谋,但心里也确实是不放心江南那边的进展,她纠结良久,?吴天一句尚不晚,淮阴去了真江南。
她临行前把环儿留下了,美其名曰东海郡的生意也要有人打理,就让环儿住在吴府,可以协助吴天,也方便联络。
吴天对环儿发起了海量糖衣炮弹,一个十八九岁的小姑娘而已,哪里见过这种阵仗。
吴天的攻心战术那是经过特殊培训的,当年专门用来卧底打入敌人内部。如今不过小试牛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久攻势之下,环儿迷失了。
吴天在环儿的协调下,让盐帮帮众在贩盐的同时,一定要密切留意大齐的动向,如果谁打听到了重要消息,都可以来找他领赏金。
这本是提防大齐朝廷兴兵来犯的无意之举,却也在不久以后,让吴天发现这些私盐贩子的另一个大用处。
这些人利用了自身走街串巷,能接触到各行各业的得天独厚优势,总是能打探到各种乱七八糟的情报。
吴天凭借着前世超强的职业素养,当机立断利用盐帮的底蕴,迅速将盐帮更名为“盐内缉事厂”,后又在盐帮帮众里培养出大批“巡盐使”。既负责贩盐,也负责甄别情报,收集信息。
吴天拿盐帮做试点,很快耳聪目明以后,又在漕厂培育出一批“巡漕使”同样用来收集外族朝廷的情报信息。
喜欢魂穿大齐:我只想活命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魂穿大齐:我只想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