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活在“一流"的圈子里
人人都希望成功,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就是多与成功的人交往。因为你可以从成功人士身上学得很多积极的东西,例如,积极的心态,坚韧不拔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创新的思维以及和善的个性等。相反,如果你经常与失败的人、消极的人交往,久而久之,他们身上的一些消极的观念、不良品质就会传递给你,从而使你也成为一个消极的人,无所作为的人。
想要认识成功人士,首先要放开自己,从各种渠道入手,而不仅仅局限于你经常接触到的圈子。
学生可以争取参加学校的各种组织,或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各种重要活动、成功人士讲座、校外会展等;毕业生可以争取进入一流的大公司,通过职业交往与更多杰出人士相识;有一定工作经验者,可以通过朋友结识、或参与有顶尖人士参加的论坛等。
需要注意的是,结交成功人士并不是要去巴结、恭维以引起对方的注意。这样不对等的心态只会成为别人的奴仆,而不是朋友。因此,尊重对方的同时也要自尊自爱,切忌过度奉承。
在人生的奋斗历程中,你会孤独、痛苦、困难重重。有好朋友与你相伴,能相互激励,相互支持,取长补短。我们要学会认识自己的圈子,知道在自己的生活圈中,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朋友,我们要留住那些能者,舍掉那些将成为自己绊脚石的朋友,圈子对了,办起事来才会事半功倍。
交友之道,要有心机和策略
都说人的性格和环境有关,环境造就人,所以朋友圈的这个环境事关重要,朋友是每个人的人生一部分。也是人们生活的中心之一。如何交友。如何选择朋友是一件非常谨慎的事。朋友以诚相待,但交友也要讲究“心机”。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是人生交际中的主流,哪个也不能少,哪个也不可丢。上溯千古,下至未来,人生永远要朋友。交朋友一定要有“心机"和策略,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多交必滥
交友结友不在多,而在于质量,多交必滥,这是古代人对交朋友的经验总结。人们常说:“朋友遍天下,知心有几人。”的确,知音难觅呀。况且,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加选择,一味地以多结交朋友为荣,则会整日忙于应酬,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与朋友的周旋上,必然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再者,结交的人多了,也必然影响到对朋友的观察和鉴别,如果所结交的人中有品行不端或用心不良者,也很可能给你带来危害。在社会上,确实有这么一种人,以广泛结交朋友为荣,可以说三教九流,无所不交。严格地说,这不是在交朋友,只不过是不负责任的一般交际行为。真正的朋友不在于相互利用,而在于共同的志向和思想,在于互相帮助,使生活增加乐趣。让友谊为你的生活再增加一些光彩。
2。不可轻率
我们可以把结交朋友看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事情。当你在结交朋友时,一定要认真对待,绝对不可轻率。在与对方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其思想、兴趣、爱好、品质和行为,掂量一下是否值得自己去结交。当然,这里并不强求朋友的各方面都要比自己强。“毋友不如己者”。孔子是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种观点虽然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但也说明了交友的道理不可轻率。因为朋友之间本是互有短长的,在这方面你有优点,在其他方面他有特长,朋友相处,长短互补,这也是交朋友的益处之一。孔子的意思是要交思想纯净、品德高尚的人,向这样的人看齐。还要注意,看朋友是否值得结交并不是不允许朋友有缺点。人无完人,朋友也是如此。只要你所结交的朋友品行端正,能够真心帮助你,不会给你带来伤害,就可以了。
3。谨慎择友
我们在择友的过程中,首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标准,且结交品行端正、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奋上进的人。这样的朋友就是益友,一生中都会对你有很大帮助。有的人以兴趣相投作为唯一标准,而不论对方的思想品行,只讲朋友义气:只要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同样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肯为我赴汤蹈火,我也会为你两肋插刀。至于是否有利于自己,有利于他人和社会,则根本不考虑。在他的朋友中,既有讲吃讲喝者,又有讲玩讲闹者,甚至还有为非作歹、流氓地痞之类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一来二去,难免会影响到自己。因此,我们一定要慎重选择朋友,切不可滥交,-定要避免和那些道德品行不端的人结交,免得沾染恶习。
社会上的一些人因交友不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使自己的前程、理想事业全部化为乌有。某法制报以《一个企业家的毁灭》为题刊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梁华,在业务往来中结交了许多朋友。一天,一个朋友和他一起吃喝玩乐后把他带到宾馆的一间豪华房间。神秘地递给他一支香烟。梁华毫不介意地抽了起来,不一会儿,梁华感到异样,这时,朋友告诉他,香烟中放了毒品。梁华当时十分气愤,转身就离去,但初次吸毒的体验却使梁华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再吸一次。于是,他再次找到那位朋友,又要了一些毒品。从此,梁华一发而不可收,一个月过后,他已经成了一个十足的瘾君子。公司业务没心思过问,妻子也不去关心,他只是不断地动用自己的积蓄,花费巨资用来购买毒品,而向他提供毒品的,正是勾引他第一次吸毒的那位“朋友”。短短两年时间,梁华就花掉了几十万元的积蓄,妻子多次规劝,梁华自己也曾多次痛下决心戒毒,两次进戒毒所,但都无济于事,妻子失望之余弃他而去,梁华悔恨不已。在月末的一天,梁华登到公司正在承建的一座十二层楼房的楼顶,然后跳了下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个颇有前途的企业领导人,就因为交友不慎,被骗吸毒,最后竟丧失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说交朋友还是有大学问的,尤其是我们走向社会以后,各种不同的人聚在一起,没有想象的那样单纯。我们一定要讲究交友的“心机",冷眼观看,确定人品后方可深交。
朋友不在多,在精
我们不要一味的信奉那些至理名言,有时候太过理想,反而会忽略很多现实的问题,从而让你变得不理智,人们总是认为,友情中的极致,就是能达到患难之交、士为知己者死这种境界。而这些友谊市场上一直热销的“至理名言”,也常让一些傻瓜们奉为交友的理想。
中国人向来重情重义,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人们爱交朋友,觉得朋友是路,有了朋友才有一切,人们也甘愿为朋友去付出,这些都没有错。但要真把什么患难之交,为知己死来作为交友的最高境界,那恐怕是脑子进水的极端表现了。
其实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根本就是一个千古奇冤的大骗局。话说春秋时一个投机小人叫豫让,想给范中行氏做大臣,结果人家不喜欢他。豫让一气之下,就跳槽到知伯处。这一次豫让的马屁拍得很到家,很快得到了知伯的赏识,提升他为心腹之人。但豫让的好梦没做多久,韩、赵、魏三个国家就突然联手把知伯给消灭了。国家散了,豫让自然也就如一只失去主人的丧家犬,落得到处流浪。到手的荣华富贵,转眼就没了,豫让怎么想都觉得不甘心。于是乎,一场知己报恩的故事就出现了。
豫让把自己打扮得破破烂烂的,潜进赵襄子的王宫要去刺杀他,可是赵襄子非常警觉,没几招就把豫让给抓住了。赵襄子不想滥杀无辜,就把豫让给放了。这豫让呢,却不识好歹,一而再,再而三地溜到赵襄子的身边,想要把他杀掉。赵襄子非常不爽,说:你也曾在范中行氏手下当过差呀,为什么知伯杀了他们,你不替他们报仇,而我杀了知伯,你就念念不忘呢?豫让语出惊人,说:我虽然也曾在范中行氏手下当差,但他们并未重用我呀。
看清楚了吧,原来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不是因为国家大计,也不是为了黎民百姓,只是因为知伯重用了他。唉,这可真是虚荣心惹的祸。反过来说,人家赵襄子放几条生路给你,难道这不比重用更为“知己”?最后的结局当然更让人啼笑皆非了,为了达到自己沽名钓誉的目的,豫让说,我只是想完成我的义士之名,走到这一步不容易,你就成全了我吧。把你的王袍脱下来,让我刺几刀吧,这样也算是我为知己报仇了!
这就是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其实赵襄子才是豫让的知己呢,可惜那位糊涂虫脑子里灌满了浆,根本分不清了。
古代人信奉“士为知己者死”,多少是有些愚忠的成为在里面。作为一个现代人,再死抱着什么患难之交、士为知己者死这些老掉牙的交友法则,不但要落得贻笑大方,恐怕还会做出更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呢。
总有人迷信那些友谊市场的至理名言,却不料,所有这些“名言”引起的后果和麻烦,一般都由迷信者自己埋单。
牛武,人如其名,长得五大三粗,在市体育局工作,专长是武术,曾在省市多项武术比赛中获得大奖。当然,人家除了长相,心肠也几乎是和身子一样五大三粗。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最信奉的一句话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必要时,别说为朋友两肋插刀了,就是为朋友失掉性命,也是在所不惜。
一天,牛武有事去省城,回来的路上转车,刚走出车站,就被小偷光顾了,只留下手上拎着的包包件件。没有钱怎么回家?正急得心里起火,从旁边闪出一个人,连声直叫大哥。来人叫冯建军,和牛武一个市里的,因为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牛武的武术表演,所以认得他。冯建军得知牛武被偷了,豪爽地说:“没啥大不了的事,有兄弟在呢,绝不会让大哥走着回去!”那天,冯建军自掏腰包,雇了一辆出租车,和牛武一起回到市里,然后又打车送牛武回家。
就这番交情,牛武感动得直把冯建军视为“患难之交”。临别,牛武拉着冯建军的手直摇晃,说:“哥们,以后凡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说,大哥一定为朋友两肋插刀!”
还别说,人家冯建军是聪明,知道资源不用白不用。有天去酒场,因为口角和人拌起嘴来,人家人多势众,冯建军吃了亏,被打黑了半边脸。想到自己有个武功高强的“大哥”,自己却吃这亏,真太窝囊。冯建军立马就给牛武打电话说,自己被人欺负了。
患难之交被人欺,就如自己被人欺!牛武想都没想,就赤膊上阵了。他那拳脚,一般人哪是他的对手?没几招就把那几个人打得趴在地上。有
一个伤势太重,还没送到医院就咽了气。
这下祸闯大了,牛武直接被请进了公安局。而让他想不到的是,这时候他的“患难之交”,却为了逃避责任,竟然说自己根本就没叫牛武出面去打人家,这事纯粹是牛武自己没事找事……
牛武的一腔热血换来的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代价。在监狱里,他悔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不停地大骂自己没脑子,交友不慎。
但世上没有后悔药,自己种下的苦果只能自己来品尝。
古人说:“得一知己,死可无恨」人一生中,能交几个知心朋友,在你危难时帮助你,在你失意时安慰你,那真是人生一大快事。但处在这个功利的社会,你别指望着有人能为你们的友情付出生命之类的代价,因为人人都有家,谁都会为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考虑一下。当某人打着知己的幌子让你付岀,而不顾你的身家性命和家人幸福时,我们就得考虑下这样的朋友还是否值得你为他付出。
所以,别把患难之交和士为知己者死这些当成至理名言。朋友不在多。在精。交情不在患难不患难,也不在为谁死不为谁死。真正的朋友交的是心,是人品。只要对方人品正直,为人正派,你们的交情就足可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