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的沉默让扶苏心中惴惴不安。扶苏自己脑海中也猛然的闪过关于扶苏在这片历史中的表现
按照原先的历史轨迹,事情发生后,始皇长子扶苏进谏道:“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也就是说,扶苏本是个马后炮,事情完了上台的角色。现在却被始皇帝召集议事,加以考校。这实在让扶苏费解,思索到底是史书正确还是历史本身如此。
亦或者,扶苏这个小翅膀轻轻扇动下,历史已经微微偏离了原先的轨迹。这让扶苏心中微微窃喜,他可是知道扶苏最终的下场的,被胡亥逼死在军中。而被贬到上郡监军就是因为在坑儒事件上触怒了始皇。
虽说自己耍了点小心思,始皇帝肯定能看得出。但至少算旗帜鲜明的表明了严查的态度。想来,历史在这里将要出现分岔口了吧。
果然,始皇看了眼扶苏,略带赞许的味道,心想自己的长子心肠总算硬了起来。
“好。来人,着令御史大夫冯劫彻查此事。凡涉案,严惩不贷。另,公子扶苏,从旁协助。”始皇语毕玩味的看了眼扶苏,转身归去。李斯蒙毅扶苏起身,一番礼节下。留下满头雾水的扶苏。
李斯站定细细看了眼扶苏,扶苏见李斯望来也友好笑笑回礼。李斯用他略带沙哑的声音对扶苏道:”望公子依律严查歹人。李斯告退。”
“丞相慢走。”扶苏回礼。
蒙毅则是依旧从容不迫的气度:”毅归去。公子若有不解之处,可来蒙府。愿与公子挑灯夜谈。”
“定去叨扰。将军慢走。”扶苏回礼。
等回了居所。扶苏头脑还是晕乎乎的。刚才发生的事情实在太超出扶苏的想象了。尽管心中已经猜到什么,但当事情猛烈的冲击过来时,扶苏还是有些发懵。也许是前任的性格发作,但这样牵扯数百千人性命之事,让扶苏心中忧惧之时,血脉中一种狂野的,对权力掌控的欲望在燃烧。
稍许,扶苏心中已经宁静。迅速镇静下来。开始思索眼前的局面。
毫无疑问,嬴政看穿了扶苏的小心思。并让扶苏进入此事,辅助彻查。这是狠狠的将扶苏往诸生中的反面推过去。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次机遇。儒生不可取,这是诸国血的教训,儒家的治国主张在这个时期并不适用。扶苏需要的是他们的支持,在继承法统上的合理性。而非真的想让他们参与帝国政策的更改施行。但不可否认,诸生中有杰出的人才。
这天下英才集聚咸阳,给了扶苏丰满羽翼的机会,可以在这次事件中扩张实力。举荐贤能,让他们参与朝廷。影响局势。
这更是扶苏开始在军国大事中露面的契机。扶苏必须去做,更要做的完美。
翌日一早。扶苏即来了蒙府,面见蒙毅。
蒙毅听到扶苏到访,领着家人在门口相迎:“公子到访蒙府,寒舍蓬荜生辉啊。”
“将军多礼。”扶苏回礼,不骄不傲。态度谦和有礼截然不同与始皇帝的强硬刚烈。“今日前来,多有叨扰。还望将军莫怪。”
“好说,毅不敢藏私。请”说着蒙毅稍稍让了一步,让扶苏前出半步。
“请。“扶苏心中微动,步子放缓。随即莞尔,大步前去。
蒙毅书房内。两人对面而坐,蒙毅挥退了奴仆。正视扶苏。
扶苏亦对视蒙毅道:‘昨日父皇名我协查这等大案。扶苏心中惶恐,全无头绪。还望将军教我。“
蒙毅也不矫情,直接问道:“公子,所问何事?”
扶苏旋即回答:“自然是如何协查。”
蒙毅:“此事因卢生侯生二人起,此二奸人妖言惑众,使百姓诸生非议。诸生不变真相,乱加咆哮。结症所在,公子可知?“
扶苏心中一凛。忽而想到,历史上在焚书坑儒事件过后。两位罪大恶极的人都没有被逮捕归案,卢生侯生二人表面上欺君犯上罪不可赦。但一直以来自逃离以后都未归案。难道其中莫非还有隐情?
想到这里,扶苏微微摇头:“不知。还请将军教我。“
蒙毅伸手,拿出酒盅。食指蘸水,在桌上写了两字,随即沉默。
扶苏看见两次,恍然大悟。面上表情丰富,心中后怕之余。起身向蒙毅行礼:“谢,将军教我。”
“不敢当公子大礼。此案朝中多有议论。自当迅速平息,御史大夫冯劫,处事公正,不偏不倚。公子无需忧虑。”
离开蒙府,扶苏在车上沉思。多亏今日来了蒙府。不然到时候踩雷入彀,还不知道自己错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