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特色
山坡羊是杜丽娘游园后、入梦前的一段内心独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她不愿徒然断送这大好青春,可婚嫁之事全由父母定夺,这样的姻缘不是她想要的。
于是杜丽娘带着满腹不甘引出接下来的“美梦”。这支曲完全是她的个人感受,她把整片园林美景纳入心中——
花香阵阵,青山秀水,鸟叫不绝于耳。
因此里面藏了许多小情绪,要心烦意乱、要蠢蠢欲动。
这段唱的是分寸感,演的时候要张弛有度。如果太“收”,不能把景致的美和岁月蹉跎扣在一起,那“春情难遣”这句便烘托不出气氛,往下柳梦梅的登场也会变得兀然,像另起了一齣戏,看起来不够紧凑,欠缺连贯性。
反过来,要是太“放”,首先有违杜丽娘作为太守之女的身份。这时她还不到如痴如醉的地步,没摆脱封建教育,只是动了春心,仍保留大家闺秀的娴熟雅静,就算再多不满,也不会外放地表露出来。
其次,梦是不经意的,假如杜丽娘内心情感过于激昂,紧接的山桃红会变成一场旗鼓相当的“挑|逗”,那杜丽娘的追求就脱离了爱和美,仅止步于情|欲这一层面。
不知道第多少次被黎风闲叫停,叶筝低下头,眉毛拧动了一下,随即控回原位,他捏着手腕,用虎口轻轻揉压关节发热的部位,沙声道:“‘把青春’的‘春’字抢拍了。”
他已经懂得总结自己的错误,但人越是急于做好一件事就越容易犯错。
这点他也很无解。
“昆曲是克制的,但不代表它不需要爆发。这个爆发点主要体现在主角精神上的转变,它不是一成不变。每一个剧本、每一个表演者都应该有自己的理解。比起唱腔和身段,你最大的问题在于处理手法。”黎风闲转过目光,不顾叶筝的疑惑,从手机里打开《幻觉》原文,用关键词搜索山坡羊,“你这段照搬了我五年前的表演,无论是气息轻重,还是节奏动作,几乎是复制过来的……”
叶筝心一提,耳朵蹭一下热了起来。他确实有意学习黎风闲演的那版《惊梦》,只是没想到会被他这么简练明快地指出来。
“这是我的剧本,不是你的。你的剧本应该在这里。”黎风闲转过手机,一排排黑字列在白色背景上,里头是温别雨的心理描述,写他唱山坡羊时抱着什么样的感情,“不要走科班路线,”黎风闲说,“因为你的杜丽娘是独一无二、专门为这部电影而诞生的,她的精神世界需要跟你演的角色保持一致,所以在维持传统腔格的前提下,你要演出自己的特色。”
还好黎风闲没有再提“复制表演”这件事,叶筝心脏回落原处,安静看着眼前原文,耐心听黎风闲说,“表演的方法有很多种,即使是同一个动作,在不同人身上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力,你要从角色身上接收信息,然后通过表演反馈出来。”
好长一段话,叶筝感觉自己听懂了一点,“意思是要符合温別雨,而不是符合杜丽娘?”
“嗯。”
作为一名歌手,叶筝没有快速入戏的本领,情绪来得断断续续,很难维持入戏的状态。他偶然可以在练习期间体会到温别雨的感情世界,可没等他深入探索,又会被一些外界变故牵扯回现实,哪怕是一粒浮在鼻前的细尘,也能让他瞬间出戏。
与其说是入戏困难,这或许更像是人类意识里的某种保护机制,从本能上抗拒另一个人格的入侵。
如果破除不了这层障碍,他始终跟温別雨隔着一块纱。
叶筝又花了一周时间把温別雨的人物性格掰开重整,吃透原著里的每个形容词,然后学习他的语气口癖、喝他爱喝的生姜泡水、吃他爱吃的柿子饼……原文里提到过温別雨吃饭时有一个小习惯——
右手会把筷子握得死死的,夹菜很用力。
这对叶筝这个左撇子来说一点儿也不友好。
跟小孩似的,他需要重新联系握筷姿势,对着影片教程捣腾了半天,没什么成效之余,手指还有点抽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