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 第96章 两个道士(第1页)

第96章 两个道士(第1页)

吃他娘,穿他娘,莫再彷徨莫心伤。梁山打开公平门,分田分地有米粮。

饥民苦,流民伤,官府不管泪汪汪。且往梁山走一趟,从此有地有希望。

莫怕风,莫怕霜,姜齐寨主好心肠。来者都到梁山上,同把安稳日子享。

李助行至郓州城,街边孩童蹦蹦跳跳,口中欢快地传唱着这童谣,声声入耳,不禁在他心中泛起层层波澜。他对梁山之主姜齐的好奇,瞬间被点燃。能巧用童谣这般方式传名四方,在李助眼中,此人定非凡俗,恰似那历史上振臂一呼、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黄巾张角!

谶语童谣,看着简单通俗,可是真要是有人活不下去,又听到这话,难免不会生出上梁山的念头!

李助本打算前往汴梁,此刻却当机立断,改变方向,径直朝着水泊梁山奔去。

前几天铁笛仙马麟刚刚创出这童谣,想着先在梁山之中传播看看,实验一下是否能够流传开,谁能料到,短短不到十天,不仅郓城县街头巷尾已然传唱开来,便是整个郓州的其他县城都可听闻这童谣。

而且,随着进入腊月,这首童谣随着走街串巷的货郎,走亲访友的孩子,开始向着周边州府传播!

京东西路的濮州、济州、兖州,京东东路的齐州,以及河北东路的大名府、开德府以及博州!

处处都能听到孩童们欢快地哼唱着这首童谣,梁山之主姜齐的名号,也随之传遍四方。

郓州衙门。

梁子美心急如焚,不住地张望着屋外,脸上满是焦虑之色。

他呈递上去的那份奏本,已经过去了十多日,却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回音。“朝廷那边到底在搞什么!批复怎么还不来!”他愤怒地咆哮着。

“恩相暂且息怒,或许是应天府的转运司在腊月封衙,导致公文传递延误?”宋江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提醒道,“又或者问题出在枢密院那边?”

“应天府的人都瞎了聋了不成?”梁子美此刻已全然失去了往日的稳重,怒目圆睁,手指着门外说道,“你也听到了那童谣,这可是谶语啊!”

“小可就是听见了,才来求见恩相!”宋江也是半只脚混迹江湖的人物,深知这种名声一旦传播开来,梁山的势力必将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届时,若不动用禁军,仅靠厢军,想要剿灭梁山,恐怕难如登天。

应天府的转运司其实早就看到梁子美的上书,并且也第一时间传到了枢密院,但是,关键就在枢密院现在并无主事之人!

事实上,应天府的转运司早就收到了梁子美的上书,并且第一时间将其转呈至枢密院。

然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枢密院。

大观年间,枢密院使由童贯担任,可此时童贯正坐镇西军,不在朝廷。

原本应当主事的枢密副使黄中庸,却不幸去世。黄中庸曾在宋徽宗崇宁元年被任命为侍中,后因得罪蔡京而被贬。蔡京倒台后,朝廷下旨起复他为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宰相,可还没等上任,他便撒手人寰。

大观四年担任同知枢密院事的侯蒙,恰好是除同知枢密院事,进尚书左丞,升官了!

如此一来,在大观四年的腊月,整个枢密院竟陷入了无人主事的尴尬境地。

这也导致梁子美请求厢军围剿梁山的奏折,被搁置在一旁,无人理会。

与此同时,宋室朝廷正忙于议论一件大事——改谥靖和皇后尊号。

在这般关乎礼法的重大事务面前,梁山之事在宋徽宗赵佶眼中,不过是区区小事。

毕竟,大宋每年都会发生几起民乱,不足为奇。

不见这时候就是高俅也只是堆着笑奉承着,即便是心里还在担心义子高柄,脸上却一点不敢表现出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