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采不卑不亢地继续道:“两位陛下既然肯来至此处,说明你们已经有了与我方谈判的心理准备,我方开出条件,你们裹足不前,更反过来嘲笑我方虚伪龌龊——试问,在这场内乱爆发前,两位又做了什么?一位以贺寿为名行私谋之事;一位则与程三皇子做了暗中交易——两位分明都已经预见了这场大乱,一个袖手旁观,一个推波助澜。袖手旁观者并非不重利益,而是利益不多看不上眼;推波助澜者,都是趁火打劫,又何须说什么商人要守诚信这样的话语?究竟是谁更虚伪?”
一番话,说得是毫无停顿,流畅无比,句句掷地有声。
一时间,室内静谧,众人皆无言。
姜沉鱼不禁想到,难怪当年昭尹会派薛采出使燕国,本以为他只不过是人小鬼大,而今方知,口才也是一等一的好。但他如今在这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舌战双雄,词多冒犯,难道就不怕两位皇帝真的发起火来将他治罪?他有什么样的依持?又是什么样的目的?为什么要这样帮璧国争取利益?为什么要听从姬婴的话?
“既然都是利益,就没什么不可以摆上来谈的。燕王虽然看不上荒岛小国,但就不想知道程国秘不外传的锻造冶铁术?燕之所以为泱泱大国,除了人才济济之外,更因为虚心接纳众集所长,可以自强自给,但绝对不是刚愎自大;而宜国的商贩之所以能遍布天下,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宜国的商铺,难道不是一点一滴权衡得失地争取来的?如今你在此放弃了七成降率,他日,你也许就会放弃更多。筑谭积水,连续千日;决堤山洪,却是一泻万里。宜王陛下真的不在乎?”薛采说到这里,忽然沉默了,脸上的表情变得阴晴不定,半晌,才再度抬眼道,“程国的这场夺嫡之乱,于我们三方而言,不过是一念之间,但于程国的百姓而言,很可能就是妻离子散、国破家亡……帝王之威,不是体现在‘一语灭天下’,而是‘一言救苍生’。”
姜沉鱼细细咀嚼着这最后一句话,不禁有些痴了。
诚然,要想杀一个人,对帝王而言实在是太容易了,他们动动嘴皮,就可判人生死,灭人九族。然而,那样的威严是强大的,却也是可怕的。比起毁灭,人们更敬仰“宽恕”。
今日,此刻,在这个暗室之中,他们谈判的结果将直接导致程国的将来。他们无情些,帝都就一场血雨;他们仁慈些,则有丽日晴天。
这样的关键时刻,个人的恩怨、喜好、私念,的确是要摒弃得彻彻底底,才能做出最正确的抉择——薛采,没有错。
姜沉鱼将目光转向姬婴——公子,也没有错。
得出这个结论后,她的心一下子就变得平静了,原先的浮躁不安猜疑,通通烟消云散。
而赫奕,显然也被这番话说服了,沉吟许久后,道:“你们想怎么做?”
“很简单。”这回,终于轮到姬婴说话,“快刀斩乱麻。”
“怎么个斩法?”
“齐三国之力,迅速扶植程国一位王孙成为下一任程王,处死叛党,平定内乱。”姬婴的语调并没有加快,依旧如平时一般从容,然而,随着这样一句话,室内的气氛更肃穆了几分。
彰华问道:“你想扶植谁?”
赫奕轻哼道:“肯定不是颐非了,否则他何须如此大费周章。”
彰华缓缓道:“颐非的确是个人物,表面看似荒诞不稽,但胸怀大志,可惜,聪明得过了头,也任性得过了头。以他的实力,本无需装疯卖傻,但他却偏要,或者说嗜爱特立独行。这样的人,可以是最好的名士,但却绝对不能当帝王。帝王,必须要舍得,舍得放弃自己的一部分特征。不中庸,无以成表率。所以,如果让他当上程王,程国将来民风如何,难以想像。”
赫奕道:“那涵祁更不行!就他那种好战的性子,当上程王后,活脱脱是又一个铭弓,到时候频频开战,不是给我们添麻烦么?”
彰华道:“不错,涵祁是万万不行的。”
赫奕道:“那么只剩下了麟素。他虽然为人庸碌懦弱了些,再加上身体不好,当了皇帝后,虽然对子民无益,但也不至于变成祸害。也罢,就选他吧,咱们也都省心些,太太平平地过上十年。”
姬婴微微一笑,忽然插话:“不。”
此言一出,又令得人人一惊。
赫奕强忍怒气道:“你究竟想怎么样?”
“麟素是万万选不得的。”
“为什么?”赫奕和彰华同时问道。
“因为他很快就要死了。”清冷的语音绽放在空气中,却宛若一道惊雷劈落,震得天崩地裂。
然而,说这句话的人,却不是姬婴。
只听一阵格格声从大厅中央的那把椅子上传出来,灯光慢慢地上升——其实,不是灯光上升,而是椅子在上升,连同着椅上的灯也越来越高,灯一高了,照着的地方也就越大,室内也就越来越明亮。
原来,椅子所摆放的地方是个设计精巧的机关,此刻露出了一个直径三尺的圆柱,圆柱上有一道门,而刚才那句话就是从这门内传出的。
姜沉鱼万万没想到,厅内还有另一个人,而且,一直藏在椅子下面。
姬婴缓缓道:“不错,我请两位陛下下旨声援支持其成为程王的人,就是——你还不出来?”
“吱呀”一声,圆柱上的门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