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高闻言虽不动声色,心中却是喜不自胜。做官的哪个不盼着升官?贪官们盼升官,是为了捞更多的银子。清官盼升官,则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在暖冬阁喝完了酒,叶向高问道:“六爷,下官将你们送回钦差行辕?”
贺六却摆摆手:“来了大明湖,怎能不去铁公祠,拜拜忠襄公铁铉?”
叶向高闻言,领着贺六一家人,来到大明湖的西北岸。
西北岸前,有一祠堂,四周环以曲廊,正是建文朝大忠臣铁铉的祠堂。
铁铉,乃是永乐帝一生中最大的劲敌。永乐帝却对这个曾经的对手大加褒扬,下旨在大明湖畔,为他修建了这座祠堂,永世受百姓香火。这其中自有因由。
话说洪武帝驾崩,建文帝即位。建文帝削藩王兵权。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二年,北军势胜。先攻取了德州,又直扑济南。
坐镇济南城的南军统帅,是出了名的废物书生大帅李景隆。李景隆竟然没有固守坚城,而是轻敌冒进,派兵出城迎战朱棣,被北军打得丢盔弃甲,四散而逃。
济南城,几乎已经成为了朱棣的砧板鱼肉。
就在此时,一个人站了出来!此人便是时任山东参政铁铉!
铁铉,河南邓县人,洪武年间入国子监,授礼科给事中,不久调任都督府断事官。他能文能武,每每断军中案件,都明察秋毫,处理得当,得到了洪武爷的器重。洪武爷曾赐其“鼎石”二字褒奖。
铁铉牢记着洪武帝当年的知遇之恩。靖难之役爆发后,他主动请缨,担任山东参政,负责为李景隆的南军督运粮饷,恪尽职守。
李景隆败逃。摆在铁铉面前的,有三条路。第一条路,是投降朱棣。第二条路,是放弃济南,南逃。第三条路,是继续坚守济南,与济南城共存亡!
第三条路,最为艰辛。围困济南的,是朱棣的十万北军。城中南军,却只有三千。
铁铉选择了最为艰辛的一条路。他收拢残兵,与诸将歃血为盟,慷慨涕零,表示愿与济南共存亡。
济南之战,从建文二年五月打到了八月。济南城是兵家要地。占据此地,朱棣进可以南下金陵,退可以划黄河割据一方。他督促部将们,昼夜攻击。
铁铉这边,依仗着济南城高壁坚,拼死抵抗。并出奇兵,趁着夜色派出少数精锐人马,焚毁了北军的攻城器械。
朱棣久攻不下急了眼。他听闻济南城中,粮草早已耗尽。守城军民以草根为食。于是乎,他放弃了强攻。射书入城,招降铁铉。他希望铁铉像河北、德州的守将们一样,放弃抵抗,归顺北军。
然而,铁铉不信什么良禽择木而栖,只信忠臣不事二主!他不为朱棣利诱,反而将城中儒生高贤宁所作《周公辅成王论》绑在箭上,射给了朱棣,劝其效法周公,忠心辅佐建文帝。
朱棣当然不会做什么周公。他起兵南下,是为了取侄子朱允炆而代之,自己做皇帝。见铁铉拒绝投降,红了眼的朱棣打算掘了护城河堤,以水淹城!
城中军民很害怕。铁铉却对他们说:“不用担心,有妙计可破。用不了三天燕王就得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