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被帝国盟军方面修建成一个大型的扼守着印度河出海口的重要城镇。也同样布置了重兵在镇守。修建这座城镇,其目的自然是想更好的阻击汉军从水路的进攻。
进攻后世的伊斯兰堡地区,是由张飞为统军大将,率军进攻。
进攻后世的卡拉奇地区,是由孙策率军进攻。原本,关羽想率军的,但是孙策不肯相认,坚决要关羽留下来坐镇三军。
这里提一下,孙策现在已经没有了那种争雄的心态,毕竟,以大汉现在的情况,他孙策是不可能再有自立之心了。因此,他自己也尽量的摆正心态。因为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一些不经意的表现而导致别人的误会,尤其是刘易的误会。
他最珍惜的,就是与母亲的感情,与师父刘易的亦父亦师的感情。所以,他想要尽可能的让刘易对他放心。而关羽、张飞与刘易的关系非同一般。他哪怕是刘易的大徒弟,亦是刘易的继子,可是,他却不敢对关羽与张飞的这两个伯父不敬。
甚至,他为了避嫌,还特意将在印度的主导权交给了关羽。
孙策的出生不同,他要比一般的军将更懂得朝廷倾扎的一些厉害。他非常清楚,打天下的时候,朝廷的军将文官,或者都可以为了共同的一个目标而奋斗,但是,当打下了天下之后,自然就难免会因为一些利益的事儿而互相明争暗斗。
尽管,就大汉目前而言,似乎并没有这样的现象出现,但是,难免以后会出现那样的情况。所以,他有意,在现在,就开始尽可能的结交好那些与刘易的关系非同一般的人。
还有一点,所谓伴君如伴虎。虽然现在的刘易,并没有给他那种危险的感受。可是,将来的事谁知道呢?看看先朝,看看当初汉高祖刘邦,他统一天下之后,又有多少曾经立马了汗马功劳的大将及谋臣死于非命?
早前之前,他答应将自己的江东军都编成水军,他便打算真正的放权,不能给人一种自己拥兵自重的感觉。说到底,他的江东军并非刘易的嫡系,基本上都是他一手一脚打出来的。如果他现在不懂得放权,将军权归于大汉朝廷,那么难保将来他的下场会如何。
哪怕刘易不会对他如何,但是也难免朝廷的那些大将及谋臣会对他动什么的心思。因此,孙策现在就先防患于未然。
从这些地方来看,孙策的确是比较聪明。
而在这一世,原本在历史上短命的孙策,他却是现在的大汉帝国最长命的,大大数十年之后,除刘易打天下统治世界的一众大将都陆续老死或病亡或因什么的原因而逝,但是孙策,却活到了九十九岁,成了大汉帝国最后老死的一员超级猛将,也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内的镇国大将军。
老死时,他对来看望他的刘易再次表达了他的忠诚,并在咽气时,真心的叫了刘易一声父亲。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这一次出兵,其实本还打算是三路出击的,但是郭嘉考虑到,分三路进攻的话,当中一路军必然得是中路。而现在的这个时候,出兵进攻巴基斯坦的中路对于大汉的后续治理并不算太好。从中路攻入巴基斯坦防线之内,必然会遭受到不甘败亡的安息帝国的四面围攻,如此就算是攻占了当中的一座大城,但是也难以发展,起码难以搞生产。如此,还不如先攻占巴基斯坦防线的东西两端,再慢慢的向整个安息帝国推进。
又为了防止巴基斯坦防线上的安息帝国的军马狗急跳墙,不顾一切突破印度河防线闯到印度地区来作乱,所以,决定留下一员大将坐镇,镇守在印度河防线,不让安息帝国的乱军闯进贵霜帝国来。这个,也是防止安息帝国遭受到匈奴人作乱的那样的情况在印度地区发生。
一句话,汉军现在真的不急,一切,都会采取稳妥为主的方案,没有必要急着要一口吞掉整个疆域那么广阔的安息帝国。
而为了确保印度河防线的不失,所以,两大将所出动的汉军兵力也不多。张飞、孙策也就是各率二十万的汉军向安息帝国发起进攻罢了。
但是,对于汉军而言,二十万的军马,要攻取各自的目标,其实是没有一点压力的。
时间已经是四月中旬。
就印度地区而言,四月天便已经是炎阳天。天气已经显得异常的炎热了。
不过,印度西北角的地区,接近伊斯兰保的地区,因为是山区的关系,气候倒还算是凉快,比较适合行军。
只不过,偶尔的一场大雨,多少阻碍了一点汉军的行军速度,也让行军的路途难走了不少。
但是,相比起后世伊斯兰堡地区的那些民众,他们的难,却是汉军这行军的难的千百倍。
要说明的是,后世伊斯兰堡地区,虽然算是在安息帝国的控制地区。可是,这里的不少的一些民众部族人,却并不怎么受安息帝国的统治及控制。
毕竟,这一带地区的是刚被安息帝国占领不久,也没有几年的时间。当地的原住民,对于安息帝国基本就没有什么的归属感。
往往,在刚刚被安息帝国占领的这几年,时不时有一些部族与安息帝国的驻军发生战争。可以说,这些年来,几乎就没有安靖过。
要不是,近年来,安息帝国进驻了大量的帝国盟军的军马,迫使那些不服安息帝国统治的一些部族人要避开帝国盟军的兵锋,躲进那些更远的山地当中去,恐怕伊斯兰堡地区的帝国盟军也会时常受到一些部族军马的攻击。
但现在,就算没有那些敌对的部族的骚扰,伊斯兰堡一带,方圆千里的区域当中,都已经是满目苍穹,一片破败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