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王自勉看来,通常情况下,王昊可能不会记得每一代祖宗的姓名,但是,最先定居那个岛上的祖宗的姓名,王昊是应该知道的。
所以,王自勉才又一步步地试探,说出永乐三年有数人下西洋未回这件事。
而王昊听王自勉这样一说,也赶紧说道:“好像……先祖也正是永乐三年下的西洋。”
王自勉闻言,便叫来亲信师爷,低声耳语了几句,然后让师爷快去快回。
于是,大家又接着喝酒,接着猜拳行令。
又过了大约一刻钟的样子,便见那师爷已经拿着一本族谱赶了回来。
然后,王自勉便来王昊旁边,开口说道:“王总兵记得不太清楚,兴许见到族谱之后,便又能记得起来。不妨先看一看这本族谱,看看是否与王总兵先祖有关。”
族谱很老很旧,很多地方都已经被虫蛀坏了。
甚至有些字都不全了。
王昊拿起族谱翻了翻,果然在永乐三年有六人随郑和下西洋都没有回来。
而且,这六个人的姓名也有两个被虫蛀坏了看得不太清楚。
这族谱倒并没有做假。
考虑到与登莱巡抚攀上亲戚,对自己以后行事大为便利,王昊也决定拼了。用手指着一个人的名字,愣愣地在那里发呆。
嘴里喃喃自语:“逸峰公……逸峰公……”
王自勉顺着王昊的手指之处看去,但见王昊指着的,却并不是被虫蛀坏的字,而是很清晰的一行字。
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永乐三年,王奉,字逸峰,下西洋未归。”
再看王昊的表情,根本就不似作伪。
这一下连王自勉也蒙了。以为自己与王昊,在两百年前还真是一家人。
……
附录图片:王氏族谱。)
……
王昊的身世问题,就这样确定了。
按资排辈,王自勉成了王昊的族叔。
两人一个是巡抚,一个是总兵。
将整个登莱的军政大权全都掌控在了“自己人”手上。
而且,从此之后,王昊在大明朝将不再是一个人在奋斗,还有了一个……两百年前是一家的……家族的支持。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是夜,众人觥筹交错,兴尽而归。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