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神铳。这就是李祺给倭寇准备的惊喜!它最早出现在后世的明朝,优点是可以连续发射,缺点是射程不长。后世全国禁枪以前,许多民间百姓都能自已开个黑作坊造出来,因为做工实在简单粗糙,基本没有技术含量,只要会打铁,有火药,就一定能造。以前的海战,往往都是弓箭和投石互射,最终却还是要两船靠近,攀船靠着将士近身肉搏。然而三眼铳的出现,将会完全改变海战的战术格局。只要从容列队射击,敌军的船只根本无法靠近,反而像个靶子被追着打。海上射箭充满了不确定性,受到风速和浪潮的影响,精准度会大大降低,除非像这些倭寇般常年生活在海面上,早已经习惯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以他们的箭矢才会精准毒辣,反观大明将士,基本上没什么准头。但三眼铳却不受影响,一次射击,方圆丈许皆是打击范围,对倭国的小船尤为适用。大明战舰上早已列好了一排排将士,每个人手执三眼铳,倭国小船一旦靠近五十步内,便是一阵齐射。三眼铳威力巨大,倭国小船甲板并不大,一枪射出,造成的伤亡是成片成片的。两轮齐射后,基本上倭国小船上的倭寇便死伤殆尽,侥幸活着的也是心胆俱裂,慌不择路地跳海逃生。邓愈和冯胜布置的是外围铁桶阵,对内一字长蛇阵,目的就是让所有三眼铳一致朝外,形成密集的火力网,倭国小船在这样的火力网下根本没有靠近的机会,但凡进入五十步距离,倭寇便被轰成了马蜂窝。海面上不断升起的白色的硝烟,不断听到落水声和绝望的惨叫声。李祺站在甲板面上,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这一切,聆听着倭寇的凄厉惨叫与哀嚎,眼神里面没有半分怜悯之色。三眼神铳的问世,不但会改变海战格局,而且还会带给大明的敌军无法抗拒的毁灭!因为这种打击,无疑是降维打击,倭寇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至于倭寇有没有火器呢?呵呵,他们还真没有。倭国第一次出现火器的记录,自然还是那场元日战争,倭国文献里面有着相关记载,“胄轻,乘马,士气勇猛,所向披靡……飞铁炮火光闪闪,震声如雷,使人肝胆俱裂,眼昏耳聋,茫然不知所措”,“铁炮抛射出球形弹丸,沿山坡而下,状如车轮。声震如霹雳,光闪如雷电,一次可射二三个火弹。日本兵被烧、被害者众多,城上仓库着火,本应扑灭,但也无暇顾及”。经过同元军的这两次作战后,倭人才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已经有人使用火器,亲自体会过火器这等恐怖杀伤力后,倭人想方设法,通过高丽作为途径了解和学习中国的火药和火器的制造技术,元朝当局知道这一情况后,下令沿海各道严防把火药与火器制造秘术传授给倭国人,并禁止沿海各地提炼硝石,彻底切断了倭人学习制造火器的源头。然而到了元末明初这段乱世,倭国南北朝时期的政局动荡,以及中国元朝的松散统治,导致沿海倭寇大肆横行,私下民间自由来往频繁,所以仍有零星火器传入了倭国,比如在应仁之乱时就有倭人使用飞炮、火枪的记载,不过这所谓的“飞炮”极有可能只是投掷火药投掷物的投石机。但不管怎么说,倭国现在境内火器并不流行,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只是倭国贵族知道这么个东西。直到此刻,他们再次感受到了火器的恐怖杀伤力!战场局势渐渐发生变化,大明水师无疑已经锁定了胜局。一艘艘倭国小船被清空,一个个倭寇惨叫倒下或是落水。此刻这支倭寇的统领松浦一郎已经开始绝望,他到此刻都想不通,明明是无往不利的群狼噬虎战术,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为何今日之战竟惨败至此。旗舰上,邓愈和冯胜面孔发红,今日的战况之顺利,连他都没有料想到。三眼神铳在海战中的恐怖杀伤力,已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传令兵匆匆从甲板上奔来,面向座楼高处的邓愈行礼。“禀大帅,部分倭国船只突破封锁疯狂逃窜。”邓愈兴奋地猛拍了一下栏杆,大喝道:“传令冯胜横切至倭贼后方,一字摆开,切断敌军退路!”“今日之战,一艘敌舰都不准放跑,违者军法处置!”其实不用邓愈开口,冯胜早就下达了军令。现在想跑了?呵,晚了!海面处处升腾硝烟和战火,活着的人在水面上扑腾呼救,与战死的尸骸一同随波沉浮。冯胜麾下近百余艘战舰果断进场,冲进了包围圈中心一字排开,将倭寇残余战舰切割成两块。船舷两侧甲板上,将士们手执三眼铳,疯狂朝包围圈中心的倭国小船开火齐射。眼见密密麻麻的倭国小船仿佛一张大饼被狠狠咬下一口似的,中间出现一片空白,然后,空白的地方越来越多。这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已经走向尾声。外行人看一眼都能清楚知道,倭国舰队无力回天了。李祺也在福船的船舷边静静看着这一幕,嘴角勾起一抹怪异的微笑。他不喜欢战争,但对倭国的战争例外,毕竟踏平倭国这是所有儿郎的野望!李祺站在千年穿越者的立场,这一场海战固然胜利,可还不够。一千多年后,那个满清建奴的异族王朝,在欧美列强的枪炮面前,也曾如此悲壮地用弓刀义无反顾地冲向敌军,那些悲壮的一去不返的画面,与眼前这一幕何其相似。幸好,这一次的列强,无疑是大明!落后只能挨打,千古不变的真理。没有真正被打痛,怎会记忆深刻?仅仅只是一支倭寇罢了,他李文和这一次出海,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战后,明军开始打扫战场。海面上挣扎呼救的倭人摇摆双臂,却被战船上的明军将士无情射杀。监军李文和下了死命令,不接受任何倭寇俘虏,留着这些畜生还会浪费粮食。而且从海上捞个战俘起来太费劲,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太高。倭人在明军眼里不过是一群未开化的矮猴子,捞起他们并无太大的必要,不如一箭射杀比较省事。“杀!”“一个不留!”“用弓箭射杀,别浪费弹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三眼神铳。这就是李祺给倭寇准备的惊喜!它最早出现在后世的明朝,优点是可以连续发射,缺点是射程不长。后世全国禁枪以前,许多民间百姓都能自已开个黑作坊造出来,因为做工实在简单粗糙,基本没有技术含量,只要会打铁,有火药,就一定能造。以前的海战,往往都是弓箭和投石互射,最终却还是要两船靠近,攀船靠着将士近身肉搏。然而三眼铳的出现,将会完全改变海战的战术格局。只要从容列队射击,敌军的船只根本无法靠近,反而像个靶子被追着打。海上射箭充满了不确定性,受到风速和浪潮的影响,精准度会大大降低,除非像这些倭寇般常年生活在海面上,早已经习惯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以他们的箭矢才会精准毒辣,反观大明将士,基本上没什么准头。但三眼铳却不受影响,一次射击,方圆丈许皆是打击范围,对倭国的小船尤为适用。大明战舰上早已列好了一排排将士,每个人手执三眼铳,倭国小船一旦靠近五十步内,便是一阵齐射。三眼铳威力巨大,倭国小船甲板并不大,一枪射出,造成的伤亡是成片成片的。两轮齐射后,基本上倭国小船上的倭寇便死伤殆尽,侥幸活着的也是心胆俱裂,慌不择路地跳海逃生。邓愈和冯胜布置的是外围铁桶阵,对内一字长蛇阵,目的就是让所有三眼铳一致朝外,形成密集的火力网,倭国小船在这样的火力网下根本没有靠近的机会,但凡进入五十步距离,倭寇便被轰成了马蜂窝。海面上不断升起的白色的硝烟,不断听到落水声和绝望的惨叫声。李祺站在甲板面上,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这一切,聆听着倭寇的凄厉惨叫与哀嚎,眼神里面没有半分怜悯之色。三眼神铳的问世,不但会改变海战格局,而且还会带给大明的敌军无法抗拒的毁灭!因为这种打击,无疑是降维打击,倭寇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至于倭寇有没有火器呢?呵呵,他们还真没有。倭国第一次出现火器的记录,自然还是那场元日战争,倭国文献里面有着相关记载,“胄轻,乘马,士气勇猛,所向披靡……飞铁炮火光闪闪,震声如雷,使人肝胆俱裂,眼昏耳聋,茫然不知所措”,“铁炮抛射出球形弹丸,沿山坡而下,状如车轮。声震如霹雳,光闪如雷电,一次可射二三个火弹。日本兵被烧、被害者众多,城上仓库着火,本应扑灭,但也无暇顾及”。经过同元军的这两次作战后,倭人才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已经有人使用火器,亲自体会过火器这等恐怖杀伤力后,倭人想方设法,通过高丽作为途径了解和学习中国的火药和火器的制造技术,元朝当局知道这一情况后,下令沿海各道严防把火药与火器制造秘术传授给倭国人,并禁止沿海各地提炼硝石,彻底切断了倭人学习制造火器的源头。然而到了元末明初这段乱世,倭国南北朝时期的政局动荡,以及中国元朝的松散统治,导致沿海倭寇大肆横行,私下民间自由来往频繁,所以仍有零星火器传入了倭国,比如在应仁之乱时就有倭人使用飞炮、火枪的记载,不过这所谓的“飞炮”极有可能只是投掷火药投掷物的投石机。但不管怎么说,倭国现在境内火器并不流行,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只是倭国贵族知道这么个东西。直到此刻,他们再次感受到了火器的恐怖杀伤力!战场局势渐渐发生变化,大明水师无疑已经锁定了胜局。一艘艘倭国小船被清空,一个个倭寇惨叫倒下或是落水。此刻这支倭寇的统领松浦一郎已经开始绝望,他到此刻都想不通,明明是无往不利的群狼噬虎战术,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为何今日之战竟惨败至此。旗舰上,邓愈和冯胜面孔发红,今日的战况之顺利,连他都没有料想到。三眼神铳在海战中的恐怖杀伤力,已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传令兵匆匆从甲板上奔来,面向座楼高处的邓愈行礼。“禀大帅,部分倭国船只突破封锁疯狂逃窜。”邓愈兴奋地猛拍了一下栏杆,大喝道:“传令冯胜横切至倭贼后方,一字摆开,切断敌军退路!”“今日之战,一艘敌舰都不准放跑,违者军法处置!”其实不用邓愈开口,冯胜早就下达了军令。现在想跑了?呵,晚了!海面处处升腾硝烟和战火,活着的人在水面上扑腾呼救,与战死的尸骸一同随波沉浮。冯胜麾下近百余艘战舰果断进场,冲进了包围圈中心一字排开,将倭寇残余战舰切割成两块。船舷两侧甲板上,将士们手执三眼铳,疯狂朝包围圈中心的倭国小船开火齐射。眼见密密麻麻的倭国小船仿佛一张大饼被狠狠咬下一口似的,中间出现一片空白,然后,空白的地方越来越多。这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已经走向尾声。外行人看一眼都能清楚知道,倭国舰队无力回天了。李祺也在福船的船舷边静静看着这一幕,嘴角勾起一抹怪异的微笑。他不喜欢战争,但对倭国的战争例外,毕竟踏平倭国这是所有儿郎的野望!李祺站在千年穿越者的立场,这一场海战固然胜利,可还不够。一千多年后,那个满清建奴的异族王朝,在欧美列强的枪炮面前,也曾如此悲壮地用弓刀义无反顾地冲向敌军,那些悲壮的一去不返的画面,与眼前这一幕何其相似。幸好,这一次的列强,无疑是大明!落后只能挨打,千古不变的真理。没有真正被打痛,怎会记忆深刻?仅仅只是一支倭寇罢了,他李文和这一次出海,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战后,明军开始打扫战场。海面上挣扎呼救的倭人摇摆双臂,却被战船上的明军将士无情射杀。监军李文和下了死命令,不接受任何倭寇俘虏,留着这些畜生还会浪费粮食。而且从海上捞个战俘起来太费劲,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太高。倭人在明军眼里不过是一群未开化的矮猴子,捞起他们并无太大的必要,不如一箭射杀比较省事。“杀!”“一个不留!”“用弓箭射杀,别浪费弹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