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饱食终日下一句是啥 >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人一年七吨鱼(第2页)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人一年七吨鱼(第2页)

这在过去是不可理喻的。当时的人类不受“自然生物”威胁,与现在正相反的是,人类还得控制自己的捕捞总量,保护生物平衡,制止滥捕滥杀,防止海洋生物的食物网出问题,进而影响到人类自身。

“这会是一场浪费行动。就算我们能把这些海洋生物运上陆地,我们也没有处理它们的工业条件。”与会的石化工业代表如此说。

石化工业精通简单有机物之间的工艺处理,而要谈到将生命体的有机物进行工业利用,石化工业是绕不开的熟练工。

“运输更困难,即使是远洋捕鲸船,也不是为了同时挂载万吨鱼类才被建造出来的。”渔业代表十分谨慎地用了挂载一词,而非更常听闻的“捕捞”“装载”。

科学家对灵气复苏后海洋生物模型的推敲,建立在过去对海洋生物量的检测之上。过去,海洋生物量约在六十亿吨碳当量(碳基生物用碳重量)左右,考虑水藻碳含量在百分之二点五左右,鱼类碳含量约在百分之十五到二十,认为海洋生物总重在六百亿吨左右比较合理。而在当时,全球捕捞渔业总量不超过一亿吨。(水藻之类的东西和深海生物肯定不会算在这里,不过这个数据包括养殖)(鱼类含碳量是我粗算的,不一定对)

而在灵气复苏之后,专家们经过复杂的归类总结推演模拟后,向大会提出了一个在过去听来惊世骇俗的数据。

全人类每年必须从海洋中,捕捞起码百亿吨级的鱼类上岸,才有可能与海洋生物的能量利用总量分庭抗礼。

这数据刚出来的时候,渔业代表嘎嘣一下就抽过去了。

第二个抽过去的是民政方面负责食物配给的代表。

百亿吨鱼,这个数量一瞬间砸蒙了所有与会代表。

在一阵紧急抢救之后,会前听闻渔业大兴而兴高采烈参会的渔业代表像是斗败的公鸡一样颓了,缩在座位上,用词十分谨慎。

食物配给代表则彻底让出前列座位,将舞台交给工业代表,待在后排充当背景板的同时,掰指头玩。

离得近的,能听到他念叨:“十四亿人百亿吨,一人一年七吨鱼;十四亿人百亿吨,一人一年七吨鱼。”

这时候也没人敢提醒他,全球人类不只有华夏。而且食物配给代表的“错误”还真不一定是错误。

由于本次会议事关重大,与会专家代表几乎横跨人类过去所有学科,连几位搞历史的都被拉了过来,因此,有不少事情是三言两语就能透露大量信息的。

在场专家代表短短几句分析,便告诉在场众人,在这年捕捞量百亿吨的大事件中,不必考虑华夏之外的帮手了。

按照灵气复苏前的情况,全球国家能够称得上组织力度现代化的就那么几个。没有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压根点不出现代化组织力度,灵气复苏的妖兽作乱、填充地块,能把这些国家从组织力意义打回原始社会到农耕社会阶段。

组织力不够,他们连组织出推演生物模型的人员物资都不够,更别谈意识到每年需要捕捞百亿吨鱼类了。

就算是普及义务教育,有教育基底的国家,还得看当地文化传统。互联网五常就属于当地文化传统限制太多,遇上此类天灾,自保有可能,当场分裂的可能性也大,分裂后自保也有可能,但要说他们能以举国之力做点事,或者意识到捕捞百亿吨鱼类,还不如相信带英的大缺大德。

小国就不用说了。那些举国人口不超过百万人的地方,压根组织不了还原现代工业社会的能力。这不是钱能够解决的问题,单纯是现代化工业分工需要人手的基准线摆在那,人手不够就是胡扯。他们就算在短时间内立刻推算出问题,也不具备解决的能力。

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社会就需要起码十万数量级的人口分工,现代工业不来个百万级起步,搁这做梦呢?

需要组织力稳定大体量工业社会,有足够科研基底意识到问题所在,又需要足够人手着手推进,综合这些需求,解决问题还得看上三常。

什么,你问下两常?下两常那个政经文化问题,遇上天灾还和全世界断联,他们的组织力能不能和印度媲美都是问题。带英当场就得变成苏格兰北爱尔兰英吉利联盟,而西法兰克的后裔或许要先按照历史传统的老区特色乱上一阵子。

考虑海洋捕鱼的地理优势,上三常中的一位也只能遗憾离场,能干这活的只有华夏和麦瑞卡。

想想灵气复苏后会有的个体战力飙升,再想想麦瑞卡一向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他们或许会发现捕鱼需求迫在眉睫,但解决这个问题嘛……

还不如想想怎么以华夏的力量,在海洋里捞百亿吨鱼类上岸,起码华夏组织力还在。

毫无疑问,一人一年七吨鱼,这玩意根本吃不完,唯一有可能消耗平均到个人头上依旧如此巨量的物资的,便只有工业。

要是工业需求也吃不下,那就完蛋了,兄弟姐妹们立刻研究一下如何焚烧鱼类造成的污染最小,或许还来得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