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宽,你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陈宽立刻跪地,恭敬道:“殿下,陈宽之命为殿下所赐,殿下一句话,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朱瞻基点头:“好,既如此,时不我待,你速去组织人手,我们即刻离京,迟恐生变!”
“遵命,殿下,末将这就去召集人手。”陈宽恭敬应答。
……
紫禁城内,朱瞻墉尚未知晓朱瞻基的计划。此时,他已召集文武百官齐聚朝堂,并请父皇朱高炽主持大局。
皇城发生如此大事,朝廷官员不可能一无所知。朱瞻墉并未打算隐瞒,甚至进入皇城时大张旗鼓,已震动满朝官员。
他就是要造成这种效果,待父皇朱高炽上朝时,能更好地掌控局面。
此时,朱瞻墉并未陪父皇上朝,正朝天牢方向走去。他的妻子尚在天牢,如今皇城安稳,怎能不先将她接出。不料,还未至天牢,已有急报传来:京城防卫军叛变,太孙朱瞻基带人洗劫工部库房,领着十万防卫军逃离京城!
朱瞻墉闻言,整个人呆立。朱瞻基竟煽动十万防卫军叛变,抢劫库房,携十万大军离京!此事非同小可,若任由这十万军马逃跑,大明江山岂不动荡?
朱瞻墉连妻子的事都顾不上了,此刻亟需处理朱瞻基的叛逃事宜。否则,任由他带领十万大军胡作非为,大明必有大患。
朱瞻墉得知朱瞻基携十万城防军逃离,未至天牢,直奔帝都的皇商府邸。
皇商府消息灵通,朱瞻墉半日光景已知朱瞻基去向。得悉其领兵南下,且欲沿海而行,他立时取图详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在图册中寻觅片刻,恍然悟出朱瞻基的目的地:“天津卫呵,妄想率十万人航海,美梦倒做得挺妙,只可惜,你逃得了么?”
朱瞻墉指点地图上的天津卫,冷笑连连。朱瞻基率十万雄师南下,若非前往天津卫觅舟出海,朱瞻墉想不出他尚有何处可去。南下之路实难通行,纵有十万城防营及燧发枪,欲直趋南方,犹如登峰造极。
朝廷令下,朱瞻基的十万兵马每过一城,必受阻挠,正如他回京时龙骑军的经历。念及此,朱瞻墉毫不犹豫,即刻传书于朝前进发的龙骑军。
随后,他与朱高炽略作交代,便带领亲卫离京,直奔天津卫。
此刻,龙骑军仍驻留顺德府,仅与天津卫隔一河间府。顺德府指挥使接到朱瞻墉自京都发出的朝廷文书,不假思索,立即放行。于是,龙骑军夜行疾驰,越过河间府,直指天津卫。
此时,天津卫的造船工坊已陆续自南京迁至,一座座工坊拔地而起,随之而来的,还有众多工坊守卫。他们原为南京城防营,经朱棣批准,尽数调至天津卫,成为天津卫的新城防营。总计约五万人,分驻各造船工坊。
朱瞻墉速致信天津卫各工坊,令城防营除留必要守卫,其余人集结,协同天津卫驻军共同戍卫。
朱瞻基率十万人星夜兼程,抵达天津卫时,面对的是一座守备严密,兵员逾八万的坚城。见此戒备森严、严阵以待的天津卫,朱瞻基面色铁青。
朱瞻基身旁的陈宽同样神色凝重。他们日夜兼程,赶在朝廷消息传至天津卫之前,欲南下夺船出海。岂料,迎接他们的是一座兵力逾八万,装备完备,戒备森严的天津卫。
对面近五万大军皆手持燧发枪,阵型严整,纪律森森,显见是一支精锐之师。另有三万余人,虽无燧发枪,却倚仗城池,持火铳、弓弩,严守城墙。更有八门红衣大炮已架设完毕。
面对此情,十万大军欲攻克天津卫,难度甚巨,非一两日可成之事。
陈宽望向朱瞻基:“殿下,如今该如何?打,还是走?”
朱瞻基咬牙切齿:“好一个朱瞻墉,他算准我将至天津卫,竟如此迅速调动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