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5年来,中国各领域建设取得非凡成就。”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改革开放推动下,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并在短短几十年间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全球发展中国家树立了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20多年来,林斯多次访问中国。“我到访过中国很多省份,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斯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中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民生发展和社会保障,将人民福祉放在首位,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兑现了‘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坚定承诺。”
在林斯看来,中国改革开放具有深远影响,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为发展中国家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第二大消费市场。林斯表示,中国的广阔市场和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吸引着其他发展中国家扩大同中国的经贸合作。“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造福了世界,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发展新范式。”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展望未来,林斯认为,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将给全球发展带来更多动力和机遇。“中国一再重申,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一个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贸易格局和地缘政治不断演变的世界中,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仅有助于保持自身竞争力,也将为世界经济增添新动力。”林斯说,“我相信,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中国将继续推动全球发展更可持续、更加公平,助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人民日报记者宋亦然)
印尼西爪哇省两列车相撞至少3人死亡
中新社雅加达1月5日电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两列通勤列车5日早上相撞后脱轨,造成至少3人死亡,另有多人受伤。
这起事故发生在5日6时许,地点在万隆境内。当地电视台播出的画面显示,多节车厢脱离轨道,一些人协助乘客爬出车厢,有惊慌失措的乘客携带物品逃离受损的列车。警方称救护车已到达现场,并把伤者送往附近的医院。
万隆警方表示,事故造成的遇难者人数目前为3人。据印尼媒体报道,3名遇难者包括一名列车司机、一名助理司机、一名乘务人员。
目前尚不清楚事故原因以及事发时列车上有多少人。疏散工作仍在进行中。(完)
俄罗斯原版音乐剧《恶魔奥涅金》首次登陆上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新网上海1月5日电(记者王笈)俄罗斯原版音乐剧《恶魔奥涅金》4日晚在上海文化广场开演,带来文学着作中“多余人”形象的现代化改编,呈现独特的俄式审美。这也是该作首次亮相申城。
音乐剧《恶魔奥涅金》的故事改编自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对奥涅金这一“多余人”形象进行了全新诠释。奥涅金厌倦了贵族生活,来到乡村,认识了纯朴、多情的塔季扬娜;经历重重波折之后,二人再次相遇……音乐剧以另一种视角,让观众看到了一个被人遗忘的奥涅金,恶魔从他的黑暗本性中诞生,并给了他和塔季扬娜一个回溯人生的机会。
虽然原着中并未出现恶魔的形象,但《恶魔奥涅金》主创团队在原着的字里行间寻觅到了他的身影,看着他推动故事的发展。《恶魔奥涅金》自圣彼得堡首演后,连演超过8年,以华丽的舞美和动人旋律、独具特色的演绎和俄式气质,成为音乐剧花园中的一抹亮色。
本次来到中国演出的卡司集结了俄罗斯顶级配置,包括着名的俄罗斯音乐剧演员伊万·奥若金,在剧中饰演男主角奥涅金。伊万·奥若金曾出演过《剧院魅影》《猫》《变身怪医》《美女与野兽》等知名音乐剧的俄语版本,享誉世界的俄罗斯音乐剧《东北风》《大师和玛格丽特》《卡拉马佐夫》也有他的身影。
为了给中国观众带来最舒适的观剧体验,《恶魔奥涅金》制作团队扩大了陈列规模,将所有舞台布景更加规整地展示出来,剧中的桌椅、桥梁、雪花、花环等道具无不体现了俄罗斯的文化特色。例如彼时的彼得堡尚未通电,剧院会在舞台边缘安放橄榄形的“贝壳”,把煤油灯放入其中,这也是该剧的重要布景之一。
据悉,俄罗斯原版音乐剧《恶魔奥涅金》将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至1月9日,连演8场。(完)
海外网深一度:哈佛校长被迫辞职,美式言论自由又“现眼”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克洛迪娜·盖伊被迫辞职一事持续发酵。去年12月,盖伊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麻省理工学院校长共同参加美国国会听证会,三位校长虽表明反对“反犹主义”,但因同时表达扞卫学生言论自由的立场招致批评。
尽管哈佛大学校方近几个星期来一直拒绝对领导层做出变动,但在保守势力、媒体与资本的巨大压力下最终不得不屈服。《纽约时报》报道说,为盖伊辩护的人认为她的辞职会鼓励保守派增加对大学的干预,危及学术自由。
任期史上最短
盖伊1月2日发表声明,宣布辞去哈佛大学校长一职。盖伊在声明中说,她近几个月来目睹学校的紧张和分裂削弱了信任的纽带,人们对她反对仇恨和维护学术严谨的承诺产生怀疑。在与哈佛大学校董委员会成员沟通后,她决定辞去校长一职,这符合哈佛大学的最佳利益。
哈佛大学校董委员会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哈佛大学和美国高等教育近期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不断升级的争议与冲突。盖伊和有关方面一直寻求以哈佛大学最佳利益为指导共同应对挑战。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报道哈佛大学的声明时称,哈佛大学“难过地”接受了盖伊的辞职,称她在面对“严重和持续的攻击时表现出了非凡韧性”。
美国之音网站刊文称,盖伊去年7月出任哈佛大学校长,是哈佛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短的校长。CNN报道说,盖伊的辞职正值哈佛大学的动荡时期,标志着哈佛大学近400年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校长和第二位女性校长任期的结束。
重压之下屈服
盖伊被迫辞职的导火索,是去年12月美国国会一场关于校园“反犹”问题的听证会。据美国之音网站报道,在这场盖伊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麻省理工学院校长共同参加的听证会上,共和党众议员斯蒂芬尼克问道,“反犹”言论是否违反学校有关霸凌和骚扰的行为准则,三名校长拒绝明确回答“是”或“否”,并表示必须权衡言论自由保护。
这一表态立刻在美国引发轩然大波。70多名国会议员签署了一封信,要求这三所大学的董事会罢免校长,一些捐赠人也威胁取消对学校的捐赠。迫于巨大压力,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莉兹·马吉尔在国会听证4天后就辞了职。哈佛大学一度顶住了压力,700多名教职成员联名写信支持盖伊。据《哈佛深红报》报道,这封信说,屈服于政治压力与学校关于学术自由的价值观是不一致的。“如果我们让外部力量决定其形态,那么我们在多元化的社区中扞卫自由文化的工作就无法进行。”
然而,对盖伊的“围攻”不仅没有停止,还不断升级。有人拿盖伊的身份说事儿,路透社报道,亿万富翁、对冲基金经理比尔·阿克曼认为,选择盖伊担任这个职位是学校促进多元化努力的一部分,而不是因为她的资质。有人攻击盖伊“学术不端”,要求哈佛大学以学术造假名义解雇盖伊。然而,《纽约时报》报道说,在哈佛大学宣布盖伊去职的声明中,完全没有提及盖伊存在任何不恰当的行为。一些哈佛教员和校友因此得出结论,校方只是在向活动人士和有权有势的捐款人低头。法律学者、哈佛最着名的黑人教员之一兰德尔·肯尼迪在一条短信中说,“在这场通过混淆视听和胁迫取得了惊人效果的运动面前,这样一间伟大的大学,竟然无法扞卫自己,我非常难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纷争远未平息
美国两大名校校长接连因“反犹”风波去职,让美式言论自由“翻了车”,也折射出美国政治的极化与社会的分裂。《纽约时报》援引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历史、种族和公共政策教授卡里尔·吉布兰·穆罕默德的话说,盖伊辞职是个糟糕的时刻,“共和党的国会领袖对学院和大学的独立性宣战了”,“盖伊的辞职只会让他们更加猖狂”。而对许多盖伊的批评者来说,她的离职意味着他们在围绕美国高等教育的一场日益升级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取得了一个间接的“胜利”。
此次“反犹”风波并不是孤例。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各大高校相继成为抗议行动的集中爆发点,支持巴以双方的学生群体形成对峙,甚至发生暴力冲突。据英国《卫报》去年11月报道,哥伦比亚大学内支持巴以双方的学生在校园内展开了激烈争论和冲突。双方在集会中激烈对峙,甚至有肢体冲突发生,数百名教职工也被发现参与在这些集会中。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盖伊的辞职恐怕并不能平息纷争。《华盛顿邮报》评论说,盖伊辞职标志着保守派对高等教育“战争”的高潮,但这并不意味着共和党向高校宣战的最后一波攻势。共和党众议员斯蒂芬尼克在一份声明中说,她承诺会继续“揭露”美国顶尖大学的“腐朽”。盖伊1月3日在《纽约时报》发表的专栏文章中写道:“反对我的运动不仅仅是关于一所大学和一个领导人。这仅仅是一场更广泛战争中的一个小冲突,这场战争旨在瓦解公众对美国社会支柱的信任。”(文老度)
喜欢地球online速览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地球online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