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娘一拍大腿:“还真是,没准以前咱们还是一家人呢,你们钱家大队都是姓钱的?”这还是个姓氏命名的村子?
这样的村子也好也不好,好是这样大家都一个姓一个祖宗,团结。不好的是,对外来者比较排斥,也不知道这钱家村是不是也很排斥外来者?
“一大半儿吧,打仗那会儿接收了不少的外来户,村子里其他姓的人家也不少。”
“那您的儿子就是小钱知青了?”钱三宝天天搁村子里,他还是个爱说的,村子里的事儿,他有时候比自家媳妇儿知道的还多呢。
“你们那里要是就一个姓钱的知青,那就是我儿子了。”
“那就没错了,知青院就一个姓钱的知青,您老这是惦记过来看看?”
“可不,这是我最小的儿子,第一次出远门儿有些不放心,我也没啥事儿就想着过来看看,我儿子还好?”好不容易碰见一个认识儿子的人,老太太赶紧着急打听。
“挺好的,小钱知青就是干活差了一点儿,我们村子对知青要求不高,只要不惹事儿活干的多少问题都不大,只要别给自己饿死了就行。”
开始也要求知青跟村子里人一样干活儿,可后来发现有很多知青都有家里的补贴,就算每天光打猪草也饿不死他们,村里人就不管了。
知青不上工就能少分村子里的粮食,只要不作妖,就这样也挺好的。
钱大娘接触到的俩人性格都挺好的,她这心啊就已经放下一半儿了,剩下的一半儿要是看不见人,是不会放下的。
三个人一路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终于在半下午的时候到了村口。
钱三宝拉着牛车下来帮着钱大娘搬行李:“这就是知青院了,这里可是我们村子里最好的房子了,舍得花钱付点租金的知青,都能单独一个屋子,比我们村里人住的还好呢。”
这话可真不假,钱大娘朝村子里看了一眼,大部分还都是泥土房子呢,儿子住的可是青砖瓦房,起码在住的上面儿子是没遭罪。
听他们邻居家说,他们儿子下乡十几个人住在一个大通铺上,整天的吵架连觉都睡不好。
她也是听邻居念叨的多了,说孩子吃不饱还整天干可累的活儿了,村子里的人对那些知青也不友好,邮寄的东西能有一半儿到孩子的手里都高兴的够呛,她才有担心的睡不好觉,想着一定要过来看看。
钱三宝将钱大娘的行李都给拎到了知青的院子里:“这会儿还没下工呢,您要等一会儿了,我们就先回去了。”
钱大娘赶紧从自己的包里掏出一包奶糖来:“这一路上小钱可没少照顾我,要不然我这会儿还在道儿上走着呢,这糖拿回去给孩子甜甜嘴。”
钱三宝赶紧躲开了:“不用,不用,也都是顺路的事儿,您等着我就先走了,”他赶紧快步走出了知青院儿。
钱大娘后脚就跟了出来,趁着牛车刚刚走,直接将糖扔牛车上了:“可别跟我撕吧,要不然我这心里不舒服。”
钱笑看了一眼车上的奶糖也没强硬的拒绝,她也知道老太太的想法,不过还是要问过自家三叔这个钱知青人究竟咋样,才能决定要不要帮着照顾。
这年月还是先保自家,才能伸把手去帮助那能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