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说没事,我就是让他受点苦,知道轻重,过段时间还让他回来。
袁盎不说话了。
袁盎说对了。刘长在路上对他的侍从大发感慨,都说我勇猛,勇猛个屁!我啊,太骄傲,不听别人劝,如今成这个样了。人生一时间,不能像现在这个样子活!
刘长绝食身亡。
刘恒得知死讯,哇哇大哭,饭都不吃了。
袁盎赶紧去请罪,说陛下你看我这人口没遮拦,一不小心给说中了,陛下不要伤心过度,国事要紧。
刘恒说,我不听你的话,结果让自己亲弟弟死了,我后悔啊。袁盎说这都过去了,没必要后悔,再说陛下你有三件事做得令世人敬仰万分啊,足以盖过这杀弟之名。
“哪三件事?”
“陛下还是代王时,太后生病,陛下床前照料,觉都不睡,太后吃的药都是陛下先尝过才下口,即便是当年的曾参(孔子弟子)也远不及陛下啊;当年诸吕刚刚告灭,长安城里大臣专权,陛下以万夫不挡之勇驾临这不测深渊,虽古之勇士孟贲、夏育也不及啊;陛下即位时谦让了五次,当年尧帝要传位给许由,许由也不过让了一次嘛,陛下比许由还多了四次。陛下让淮南王去蜀郡,不过是想让他受点苦,改过自新而已,沿路的地方官照料不当,淮南王才遭此大难,所以说跟陛下没有关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亲娘生病,儿子照料,天经地义;刘恒来长安即位是人家请他来的;许由是让了一次,人家是真让,让完就走人了,根本没接受。
袁盎这番话不好做什么评价了。
刘恒还是觉得对不起刘长,真的假的另说,袁盎说还有办法,淮南王留下四个儿子,陛下看着办吧。
刘恒说我不会亏待这些侄儿们的,可是还觉得欠我弟弟的,袁盎说陛下自宽吧,人死不能复生。
可是刘恒依旧不甘心,他问袁盎,你看我还应该怎么做?
袁盎说了一句狠话,“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
最后的结果,刘恒把刘长的几个儿子都封了侯,他当然不会真去杀丞相御史,只是刘长流放蜀郡路上,有些地方官不把刘长当回事,这些地方官作了替死鬼。
后来民间传出歌谣,关于刘恒和刘长的,“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刘恒听了后又做了一次人情,给刘长追加了一个谥号,厉王,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长的三个儿子(四个儿子早死了一个),长子刘安继任淮南王,次子刘勃封衡山王,三子刘赐封庐江王。
淮南王刘安,熟悉西汉历史的看官们,眼熟吧?
刘长一案里,表现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袁盎,如果单看上文那番话,袁盎简直十足小人,灭绝人性,不但袒护刘长,逢迎刘恒,而且因为他的一句话,许多无辜的地方官搭上性命。
不过也许啊,我说也许,刘恒心里早就知道该怎么做,袁盎所做的,只是帮他说出来而已。
刘恒要处理掉刘长,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想法,枕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要不然他那么着急立太子干吗。
无论刘长是因什么而死,刘恒这个杀弟之名免不了要摊上。
刘恒不是刘邦,也不是吕后,他怕这个,多少年培养出来的良好声誉被加上一块污点。他要淡化这块污点,就要像袁盎所说的,杀人以谢天下,以告知所有人,我刘恒对弟弟的死是多么内疚。
只是杀人这个话他不能自己说,开杀戒很不好看,袁盎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主动开口,把新的恶名替刘恒担了。
实际上刘恒这么做有点多余了,即使他把淮南王一家全杀掉,别人也不敢说什么,也不会说什么。当然,可能他把自己的口碑看得很重。
刘邦杀了多少人,没人说过什么;吕后杀了多少人,没人说过什么。
如果这是刘恒的真性情,那么他名垂青史,成一代帝王楷模,也名至实归;如果刘恒是在作秀,作秀能做到这个水平,有这个演技,能走红也理所当然。
喜欢西汉爆浆史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西汉爆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