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研究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东方为了进一步拓展实验的范围和深度,从白飞飞处订制了一些玻璃培养皿和载玻片。然而,在准备培养基的过程中,东方却遇到了难题——他没有找到琼脂这一常用的培养基材料。
但东方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决定采用红薯淀粉加玉米淀粉,再添加一点盐和一点白糖来制作培养基。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也是他在有限条件下的创新之举。
一般而言,培养基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灭菌处理,即在1。05kgcm2压力,121。3℃的条件下维持15-30分钟,才能达到理想的灭菌效果。然而,此时的东方既没有精确的温度计来测量温度,也没有可靠的压力表来监控压力,根本无法实现这样严格的灭菌条件。
面对这一困境,东方并没有放弃。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替代的办法。他将精心调配好的培养基放入夹层锅内,小心翼翼地盖好锅盖,然后点燃炉火开始加热。当温度上升至100℃,锅内大量产生气体时,他让火焰保持稳定,维持这样的状态30-60分钟。
为了确保灭菌的彻底性,东方每天都进行一次这样的灭菌操作,连续灭菌三天。在每次蒸煮的间隙里,培养基被放置在室温(20-30℃)的条件下培养。第一次蒸煮能够有效地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而芽孢则会在培养过程中萌发成营养体。第二次蒸煮时,这些萌发的营养体便会被消灭。经过两次培养,三次反复蒸煮,东方终于成功地达到了完全灭菌的目的。
为了实现自己的研究目标,东方开始精心筹备所需的设施。他让乔中环不辞辛劳地在周边寻觅着非常结实的木头,每一块木头都经过他严格的挑选,确保质地坚韧,能够承受住后续的各种使用需求。
在寻得足够的优质木材后,东方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小木屋的建造之中。他让乔中环找来宇文家族最好的木匠,将这些木头巧妙地拼接、组合。每一个榫卯结构都紧密相连,每一处衔接都稳固无比。
这个小木屋被设计得可以完全封闭,以保证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东方还特意在小木屋的建造过程中,精心规划了排水系统,使得清洗变得极为方便。木屋内部,他精心打造了一个实用的操作台,其表面平整光滑,边缘打磨圆润,尽显他的用心与细致。
然而,由于条件所限,东方无法获取到紫外灯这一现代杀菌工具。但这并没有难倒他,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采用蒸汽来对小木屋进行杀菌,并设置了专门的蒸汽装置。
每次在使用小木屋之前,东方都会小心翼翼地把小木屋中的东西清空,只留下那精心打造的操作台。然后,他会让人生起炉灶,将水加热至沸腾,产生滚滚的蒸汽。通过巧妙设计的管道,蒸汽被引入到小木屋中。
蒸汽弥漫在小木屋的每一个角落,带着滚烫的温度和湿润的气息。操作台在蒸汽的包裹下,仿佛被一层无形的保护罩所笼罩。东方会耐心等待一段时间,确保蒸汽能够充分发挥其杀菌作用,消灭可能存在的一切有害微生物。
经过这样一番细致而严格的处理,这个小木屋成功地转变为一个可靠的接种操作台。
现在,东方的努力逐渐有了成果。有了那珍贵的显微镜,他能够窥探微观世界的奥秘;具备了有效的杀菌条件,为实验创造了纯净的环境;拥有了精心打造的接种操作台,提供了安全精准的操作空间;准备好了培养基和培养皿,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此时的东方研究室,虽然与现代先进的实验室相比显得简陋,但已经具备了进行生物微生物实验的简单条件。这对于东方和他的团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是他们向着未知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
在这个小小的研究室里,每一个角落都凝聚着东方的心血和智慧。从最初的构想,到一步步的实现,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和艰辛。
因为没有温度计非常不方便,东方把水银温度计的制造方法告诉了白飞飞,白飞飞听说是把一点水银密封在玻璃管中,并不知道东方要干什么用。就按照东方的要求做了十根密封有水银的玻璃管。
东方让乔中环想办法找来了冰水混合物,把玻璃管的水银端放在冰方混合物中,记下此时水银在玻璃管中的刻度,然后再让乔中环把玻璃管放在烧开的水中,记下此时玻璃管中的刻度。
冰水混合物中记下的刻度为0,在烧开的水中记下的刻度为100,再把它们均匀地分成100个小段,这样一个简单的水银温度计就制成了,可以测量0-100度的温度。然后再把刻度向0下延伸至30,向100以上延伸到200,这样一个-30至200度的简单温度计就制成了。虽然准确度不是很高,但总归比没有温度强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方还把做好的温度计送了两支给白飞飞,白飞飞在飞飞研究室也推广使用温度计,这对飞飞研究室到时候准确的试验各种工艺条件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经过漫长而艰辛的筹备,终于迎来了可以着手整酵母的时刻,东方的内心充满了期待与激动。他精心策划着每一个步骤,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工作。
为了获取所需的原料,东方让乔中北在采购医用酒精的原料酒时,特意嘱咐他顺便采购一些刚发酵好还未处理带酒糟的酒。乔中北深知此事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疏忽,认真地完成了任务。
东方将研究酒糟中微生物的重任交给了刘一多的团队。这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团队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他们围坐在实验台前,眼神专注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