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鹤川给的五十两银子,卖完衣裳扯完布都还剩下二十多两,干脆,姜岁又给全家人一人买了一双鞋。
她也没忘记萧鹤川,想着他马上就要去书院读书了,开春以后不能没有两身像样的行头,书院虽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是旗鼓相当的人多了,便存在一种攀比心理,虽然萧鹤川可能不在乎,但她也不希望他被人背地里议论。
所以剩下的银子,她给他挑选了两套合适的行头。
月白色的团云纹宽袖长衫,还有浅青色的,袍角和袖口都绣着竹叶的宽袖长衫,简单雅致。
还搭配了两双同色系的履靴。
他本就生的俊美,气质清冷,超尘脱俗,那些太过华丽繁复的衣物本来也不适合如今的他。
衣裳鞋子都有了,姜岁觉得,还差一根发簪,他总是用发带随意的将头发半束在脑后,虽然挺有氛围感的,也好看,但终究不算正式。
一根普普通通的男用的白玉簪子,款式简单,也不是什么很贵重的饰品,但它能和他的衣裳搭配起来相得益彰。
姜岁的眼光是好的,这么看下来的确很适合萧鹤川。
娘四个出门的时候,两手空空,回来的时候却是收获满满的,大包小包往家里提,人人有份。
萧鹤川都没有想到,她居然会给自己也准备这么多东西。
几乎是面面俱到。
姜岁还想着,改天找宋娘子取一下经,让她教自己做荷包和香囊。
回来的时候,萧父正带着几个儿子磨红薯磨得热火朝天的,大家分工明确,干起活来事半功倍。
区区五百斤红薯,在五个爷们的努力下,三天就能全部干完。
之后便是静静地等待淀粉沉淀,然后再晾干。
因为天气的原因,萧母又想这个红薯淀粉能干的快点,所以选择在堂屋里烧足够的碳火,采用烘干的方式来使淀粉变干。
铺子里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面粉还有香料什么的,也都已经备好了,接下来便是做红薯粉条,存够了一定的用量以后,就能直接择日开张。
她和姜岁商量过了,到时候开张的那天,把阵仗整大一点,整热闹一点,吸引一下客流,她们有信心,只要顾客进了店,吃了她们的东西,就肯定还会有源源不断的回头客。
也不需要整什么优惠力度,毕竟济州的老百姓都不差那几个铜板花。
萧鹤川决定就近几日选个时间去趟苏老先生那里拜访,因为等到年后就没有时间了,他要拜师,进入书院学习,家里也要忙生意的事情。
他写信告知了苏宴清自己要上门的日子,让他提前有个准备,还特别强调,兰兰会来。
得到这个消息,苏宴清高兴坏了,立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祖父听。
苏宴清对于疼爱自己的祖父总是毫无保留的,他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他,苏老先生也会耐心的开解他,并默默的支持他,教他很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