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重生之科技复兴TXT > 第221章 交锋(第1页)

第221章 交锋(第1页)

“石月河,作为你的辅导员,我必须提醒,你有崇洋媚外的思想苗头。”

她停顿一下,整理语言。

“作为有为青年,我们必须牢记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即使是我们现在与一些国家实现了正常化交往,也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外交往的独立性和警惕性,为人很早以前就提醒我们,要警惕敌人的糖衣炮弹,难道你认为我们的敌人会良心发现,敞开怀抱对我们公开他们的先进技术吗?”

简歆接着又说:“我对我现在的工作很满意,我们科技工作者要牢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科研宗旨,否则,我们是要发错误的。”

石月河一脸蒙蔽,他不知道简歆为什么画风巨变,给他上了这么一堂课。

按照他所知道的发展轨迹,像是简歆这样的学者,未来十多年先后都通过各种途径走上了赴海外留学的道路,或者公派,或者考取奖学金,或者自费,早期的公派留学生大多数都按期回国,而之后无论哪种途径出去的,大多数滞留海外,成为他国的嫁衣。

这其中又以赴魔国的最甚,可以说十不归一。

客观说,产生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巨大的生活水平差异,西方发达国家优厚的工资待遇,在很长的时期内是国内无法提供的,一方面是国家贫弱实在提供不了那么高的待遇,再一个国内的社会分配机制与资本主义国家有本质不同,很长一段时间不容许巨大的收入差距存在。

可面对同样的个人收入和生活水平差异,建国初期成百上千因为战乱滞留海外的科学家携家带口,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归国,投身祖国建设,未来十几年成千上万国家不遗余力培养的人才一去不复返,不惜放弃多年学业,宁肯在国外端盘子做清洁工,也不愿回国从事专业工作。

短短几十年,两者形成极大反差,不能不让人叹息。

后来有一段时间,科学无国界这样的奇谈谬论居然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被许多大人物津津乐道,真是奇哉怪哉。

假如人人都和简歆的想法一样或者接近,后世的怪现象又是如何产生的?

石月河自己有很多在海外的朋友,有些混的很好,成为大学教授和大企业的工程师。

确实有很多人想法很简单,就是舍不得海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最初是想着多赚一点钱,然后回国,可随着时间流逝,有了孩子的牵绊,回国变得遥遥无期,直至成为不可能。

还有一些是希望掌握更多的先进科学技术回来报效国家,也同样因为各种原因,放弃初衷,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成为祖国艰苦前行的看客。

他的这些朋友,从严格意义上都是有爱国心的,但是面临利益抉择,选择了自己和家庭。

石月河很难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是非曲直,他自己选择回国也是经历过很长时间的艰难抉择,他不能肯定,假如留在海外的砝码和诱惑再加大一点,他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他的亲身经历告诉他,那些滞留海外的学子,心中是有遗憾和愧疚的,这种情感甚至使得很多痛苦不已,却无法对人言说。

只是一场悲剧,是许多人生命历程的悲剧,也是国家失去巨大智力资源的悲剧。

石月河不确定这一世自己能做到何种境地,也许同样不能改变历史的车轮与轨迹,但他依然想竭尽全力去改变,哪怕只改变一部分人的宿命也是好的。

人们说,永远也不可能唤醒装睡的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