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白发贼的秘密,二郎知道多少?”
来护儿从这位家将的述说中发现白发贼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虽然来护儿早已从各种传闻中估猜到白发贼和齐王之间肯定有某种联系,比如去年白发贼掳掠通济渠后,齐王便借机出京,之后李子雄和董纯先后复出,齐王一系卷土重来,而今年白发贼再度劫掠通济渠,之后便爆发了杨玄感的叛乱,然后齐王借机杀进黎阳,利用这场风暴牟取政治利益,以达到北上戍边之目的,由此不难推测出双方不仅只是“默契”那么简单,但直到此刻,来护儿才真正意识到,白发贼不仅与齐王关系密切,甚至本来就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关键人物。
“海陵侯所知有限。”这位家将回道,“有关白发贼的秘密,均来自韦福嗣,而韦福嗣的出现,让海陵侯有了很多推测。据海陵侯分析,齐王即便没有参加杨玄感的叛乱,也应该知道杨玄感要发动兵变,并蓄意利用,推波助澜。而白发贼此人,即便不是齐王预先部署下的棋子,也是齐王出京后刻意拉拢收买的助力,这一点毋庸置疑。”
来护儿稍加沉吟后,又问道,“可有证据证明白发贼的背后是山东人?”
这位家将摇摇头,“白发贼出现后,海陵侯与一众贵胄也有过推测,虽然没有确切证据证明白发贼的真实身份,但可以肯定他是山东人,他的背后也有庞大势力的支持,否则他的发展速度不可能如此之快,也不可能倾力支持齐王,更不可能为了齐王的未来而戍守北疆,甚至不惜为此赔上全部的身家性命。但是,从山东人的利益出发,戍守北疆就非常重要,齐王和白发贼这两股力量若能携手抗敌,必能在南北大战中有所建树,因此不出意外的话,白发贼的背后应该就是山东人。齐王若能赢得山东人的支持,夺取皇统的希望必然大大增加,而山东人若能赢得齐王的合作,也必然大获其利。”
来护儿深以为然。山东人以白发贼为“工具”,躲在白发贼的背后暗中控制齐王,名义上是合作,实际上是利用齐王来为自己谋利。
当年汉王杨谅举兵叛乱的背后就是山东人,最后汉王杨谅“烟消云散”,而山东人尤其是豪门世家则赚了个盆满盂满,由此可知山东人不但会利用一切机会攫利,还始终没有放弃东山再起、独霸中土的梦想。此次杨玄感叛乱,山东人肯定是重要的“幕后推手”,对此来护儿深信不疑。由此推及,齐王的北上发展之策,是不是也出自山东人之手?如果山东人居心叵测,齐王重蹈汉王杨谅之覆辙,则后果严重,而当初所有支持齐王北上戍边的人,也必将受到连累。
好在来护儿现在获悉了齐王的北上谋划,他可以选择一个恰当时机,把这一谋划巧妙地放在中土的大棋局中加以利用,如此既能照顾到国祚利益,又能兼顾齐王和自己的利益,同时还没有损害其他各方利益,可谓完美无缺。
齐王通过来渊“泄露”这一机密的目的也在如此。
最初这一谋划中肯定没有来护儿,但来渊和四十余贵胄的突然“出现”,给了齐王“灵感”,让齐王大胆出击,力争赢得来护儿的支持。毕竟这一谋划的前期阶段完全有利于国祚利益,有利于圣主和中枢利益,来护儿应该没有反对的理由,而这一谋划的后期阶段则充满了变数,如果齐王的力量在南北大战中损失殆尽,如果齐王在南北大战结束后迫于各种原因返回东都,或者发生了其他什么难以预料的不利于齐王的变故,则这一谋划的后期阶段也就不复存在,也就是说,与其把精力浪费在不可确定的未来上,倒不如搁置矛盾,共度难关,齐心协力应对南北危机。
“白发贼的真实实力如何?”来护儿问到了一个关键问题,“现在他有多少军队?”
“据韦福嗣说,白发贼的联盟军队号称二十万,但实际上十万人马不到,而真正可以拿来攻城拔寨的军队大概在三万到四万之间。”
来护儿大为吃惊,“是否属实?”短短时间内,白发贼的队伍竟然发展楸如此规模,这怎么可能?几个月前,白发贼、河北贼和齐鲁诸贼祸乱齐郡,在官军围剿下连遭败绩,死伤无数,按道理这些叛贼应该没什么战斗力了,怎么转眼间又冒出十万大军?
“明公,白发贼的真实实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估计。”这位家将郑重其事地说道,“前两天海陵侯与某一起跟随白发贼渡河北上,某亲眼看到三四万全副武装的军队。以某的判断,这支军队可不是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而是一支百战之师。”
来护儿更吃惊了,“渡河?白发贼不是早就渡河北上了吗?怎么前两天才渡河?难道他带着三四万军队一直潜藏在大河南岸?目的何在?”
这位家将也吃惊了。他和来渊一直被杨玄感所囚禁,消息本来就闭塞,之后虽然投身到白发贼帐下,但因为彼此没有信任可言,同样没有行动自由,对这段时间内的局势变化依旧是一无所知,直到前两天来渊拜见齐王归来,他才从来渊那里获得一些机密,也就是刚才告诉来护儿的那番言辞。
“白发贼早就渡河北上了?这怎么可能?”这位家将难以置信,“某亲眼看到白发贼,这岂能有假?”
来护儿顿时涌出一丝不详之感,“樵公(周法尚)密报,白发贼早在六月中就渡河而逃,这肯定不会有假。行省向水师求援,其中也提到白发贼逃亡河北一事,这就更不会有假了。”
这位家将也意识到问题严重了,“明公,某第一次看到白发贼,是在金堤关。”
来护儿的脸色顿时变了,“金堤关?白发贼在荥阳战场?他参加了杨玄感的兵变?”
家将也是脸色大变,目露惶恐之色。
“你具体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从你们被俘说起,不要遗漏。”
这位家将随即从偃师失陷说起,之后被囚禁,不久前被杨玄纵押到洛口仓做人质,然后被韩相国的军队裹挟至金堤关。韦福嗣突然出现,说服他们一起投奔齐王h接着他们就看到了白发贼,随着白发贼的军队杀出重围。
来护儿连连摇头,抚须长叹。真相大白,白发贼肯定参加了这场兵变,为齐王冲锋陷阵,而齐王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把白发贼藏在了韩相国的“大旗”下。后来周法尚率水师来援,齐王眼看事不可为,随即命令白发贼火速撤离,并安排董纯接应。
如果以最大恶意来揣测齐王,来护儿甚至认为杨玄感之所以敢于发动兵变,就是因为得到了齐王的绝对支持,这从杨玄感兵变后始终在皇统一事上没有做出反应就是一个证据。杨玄感为什么不在兵变后的第一时间推举一个新皇帝?很明显那个皇帝的宝座是为齐王准备的,可惜形势变化太快,不等杨玄感攻占东都,不等齐王进京,形势就已经向不利于杨玄感的方向发展了,于是齐王果断抛弃杨玄感,积极谋划北上戍边,以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齐王为什么要以北上戍边来赢得求生机会?这肯定与山东人有关。白发贼如果是一个普通叛贼,绝无可能参加杨玄感的兵变,但白发贼参加了,这只有一个解释,白发贼被人控制,被人做为工具来牟取利益。杨玄感的兵变如果成功了,齐王做了皇帝,江山易主,那么白发贼背后的势力必然获利,反之,就要想方设法抹除叛乱的痕迹,把可能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而把齐王和白发贼一起安排到北疆,杀虏卫国,则正好符合各方利益,皆大欢喜。哪一个势力能说服齐王和白发贼北上戍边,在南北大战中寻求一线生机?只有山东人。
绝妙好计,而更绝妙的是,齐王“抢到”了一大批江左贵胄,其中很多人都是圣主最为信任的股肱大臣之子。这些人先是跟着杨玄感一起兵变,背叛圣主,接着又投奔齐王,帮助齐王夺取皇统,坚决与圣主对抗到底。这事如果暴露了,传开了,圣主和他所信任的股肱大臣们就成了天下笑柄,圣主和中枢的威权必遭打击,尤其在中外局势危机四伏的局面下,这种“窝里反”丑闻对焦头烂额的圣主和中枢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明公,我们中计了,这是一个陷阱,一个圈套。”
这位家将终于想明白了,但已经迟了。
来护儿很平静,摇摇手,示意家将不要惊慌,“这个陷阱对某来说危险并不大,小心应付即可。”
“危险不大?”家将惊讶地望着来护儿,若有所悟。
来护儿要拯救自己儿子,要拯救一大帮江左权贵,要维护江左人的整体利益,要维护圣主和中枢的威权,要竭尽全力帮助圣主和中枢在最短时间内稳定东都政局,稳定国内局势,而若想达到这些目标,不仅要以最快速度平息这场风暴,还要把风暴后的政治清算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切切不能扩大化,不能把所有的政治集团都牵扯进去演变成一场大屠杀,为此来护儿理所当然要“保护”齐王,要“保护”白发贼及其背后的山东人,要“保护”那些被无辜卷进去的江左贵胄。
来护儿“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不知从何下手,而齐王所透露的“真相”正好给来护儿指引了一条正确处置东都危机的道路。只是这条道不好走,一旦走上去了,再想回头就很难,必须做好一条道走到黑的准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