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误入歧途这四个字用在这里,李安想想过后还是摇了摇头,“毕竟不是所有钢琴学习者都具备很高的天赋,对于一些手脑不协调的学生,可能用一些孤立的局部技术练习才是更好地提升方式。”
吴复生闻言敬酒:“因材施教,感谢李老师提点。”
李安汗:“你慢点,喝这么快一会又趴那了,我一杯你一口就行了。”
吴复生:“咋的,瞧不起人啊,我就是不能喝快酒。”
李安:“你自己悠着点就行。”
因材施教是每个老师都明白的道理,可具体到教学当中,又是另一码事了。
吴复生一直都想问问李安怎么看待琴童练习小奏鸣曲的问题。
“第一天初赛,我数了一下,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选择了小奏鸣曲,李老师怎么说,有没有哪些是你觉得必须要弹的。”
对于这个问题李安也进行过反思。
“我觉得到了今天,已经没有哪一首小奏鸣曲是必须要弹的了。”
“你小时候我不知道,但是在我的学琴环境中,我不瞒你说,我小时候没有乐章概念,老师也没有讲过,是到了中学阶段才知道奏鸣曲是个曲式题材。”
吴复生:“当时来讲,你们那里的钢琴音乐教育相对要落后一些。”
李安:“你说得也太客气了,何止落后,你都不知道我小汤怎么练完的,说了你都不信,老师布置完,强调一遍手型,下周听一遍,没节奏问题没错音,就过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吴复生:“除了节奏和错音之外就没了?”
李安:“对,就没了,所以我小时候是没有接触过一些感念的,不像现在的孩子,就我的学生,我在他们这个阶段就告诉他们什么是奏鸣曲,让他们知道这个叫主题,这个是副题,他们有怎样的关系,到哪里发展,到哪里结束,让他们知道自己弹的东西是怎么划分段落的。”
“对于吊儿郎当的孩子,他们至少会有一点印象。”
“对于好学肯练的孩子,他们通过一首小奏鸣曲的学习就能把奏鸣曲这个曲式植入脑海,明白了解到一首奏鸣曲的整体轮廓是什么样的,在我看来这点在他们未来的学习当中非常重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对于天赋极佳的孩子,他们可以通过了解布局更深入地感受到老师所讲述的断连和句子处理,嗷,这个地方是主题结束,所以要通过减弱做出一个小小的终止感,像车琳这种孩子,你都不用和她讲,她自然而然地就会有这样的意识,但是前提是她得知道布局,她得有参照。”
“这个参照就需要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一点点揉碎给他们。”
“说这么多其实我就是想表达现在钢琴老师的平均水平普遍比十五年前高出一大截,因为老师水平高了,那么在给孩子上课的过程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提到一些概念,一些名词,这些内容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吸收消化,变成养分,为学生未来的钢琴学习铺垫好基础。”
“所以在今天,我认为小奏鸣曲已经没有哪一条是必须练习的,找那么几首有代表性的让孩子了解一下奏鸣曲就可以了。”
“或者说小奏鸣曲作为初级教学阶段的内容,它所承载的功能已经不是单纯地说是让孩子练习一首两个乐章的作品,而是一种概念,一种符号,相比弹好一首小奏鸣曲,我更看重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奏鸣曲。”
“另外对于老师而言,小奏鸣曲也是一次对学生的分类。”
吴复生:“有道理。”
李安:“就说通常能弹到小奏鸣曲的孩子,基本已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了,手里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定演奏技术,演奏小奏鸣曲需要把各种技术融合在一块,如何衔接联系,如何在速度中做到均匀跑动,如何处理强弱,这里就能对孩子的完成度进行一次初步划分了。”
吴复生:“能在理解的前提下奏出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这类孩子的上限就高,就比如你那个叫刘丰瑞的孩子,蓝天杯那两天听了那么多小奏鸣曲,我就觉得他弹得好。”
李安举杯:“这杯我自己喝,代小刘感谢吴老师。”
吴复生笑:“昨天晚上他没来呢?”
“马上升初中了,最近忙着搞学习,”李安放下酒杯,“小刘还可以,那天的发挥基本和在下面差不多,要说弹得多好吧,其实每个老师都有自己教学的侧重点,我相对比较重视他演奏这首作品的乐句处理,他也都做到了,再说蓝天的比赛也就那么回事,等蓉城杯吧。”
吴复生:“紧张不?”
李安哈哈笑道:“还真有点。”
吴复生:“紧张车琳。”
李安坦然承认:“是啊,这孩子平时特别稳。”
吴复生:“就是太稳了,所以你担心。”
李安:“说的就是这个,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这种专业大比赛。”
吴复生:“你给她估个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