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这会儿已经议论开了,宋代是民间社会文化的繁荣期,相对应的,了解国家大事,并对此发表评论看法,也成为了民间的重要“娱乐手段”。
键政嘛,早已有之。
张巡没有坐下来听众人的议论,乡野议论的再是热烈屁用没有的,上头又不听。赵禥会听吗?贾似道会听吗?谢太后会听吗?
很显然都不会啊,这又不是旧社会了,有了冤情到华表上面去写下来,朝廷好赖给你一个说法的年代。
那年头,三皇五帝还得各部落首领和国人们共同拥戴呢,你要是国人,选大禹的时候你还能投一票呢。
现在选太子,选皇帝,你能投一票?
倒是有人瞧见了张巡,就大声问张巡,朝廷有没有什么诏命下来?你张二郎是不是马上也要起兵勤王?
全凭官家吩咐好吧,官家让我干啥我就干啥。现在嘛,还是保境安民为要,襄阳离常州不下千里,远着呢。
南宋历史上襄阳也不是没有失陷过,还不是被孟拱收复了。有这样的先例在,许多一般的老百姓或许觉得局面也没有特别的败坏,半壁尚且完全,选拔良将带兵去收复襄阳就得了。
要不怎么搁大街上,就堂而皇之的问张巡起不起兵。
还挺平静来着,很有几分“松弛感”。
关心国家大事是好事,生活有松弛感也是好事,但是这两者同时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吧。战火现在虽然还在千里之外,可是距离常州也并不遥远了。
不出意外的话,现在以刘整为首的南方降将,正在积极的向忽必烈上书,请求趁此良机,迅速灭宋,完全统一全国的大业。
包括刚刚投降的吕文焕,也奉表文去大都,向元朝廷讲述灭宋的方略。甚至还主动请缨,表示自己可以出面招抚沿江诸镇。
吕文焕如果只是投降,那也没什么好说的,外援断绝,力尽投降,可以理解。但是投降后积极的为元朝廷卖命,这可不就遗臭万年了嘛。
哪怕拿着忽必烈的赏赐,回家做富家翁,这历史上的骂名也不会这么重。
算了算了,张巡自己也打着投降的主意,五十步笑什么一百步呢。还是加紧筹备各项物资,为将来打算吧。
家里的气氛相比较于外头,还是有些沉闷的。张母时不时就坐那儿长吁短叹的,原本在城内州学交游的李让也不去城里了,每天在家跟着李大习练弓箭。
将来起了分歧,真不知道怎么办。
朝廷果不其然下达了号召天下诸师勤王的诏命,主要内容是要求各地的官绅军将,招募义勇之师,能守原地自效的即给官凭,原有职衔的升转三阶。地方在任将校,则应当迅速带兵前往行在,组织人马。
在家赋闲已经超过十年,张巡的舅舅,也就是李让的父亲李株起复,受命担任夔峡两路策应使、知重庆府。朝命下达,立刻启程,去往重庆选调川峡兵马,策应荆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