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腊月底,新溪这边的天气一直都不是特别的好,张红英早早的接到陆东城捎的信,说是兄弟俩年底要回来,然后就想着晒被子,收拾屋里面,就晒了一个太阳,接下来就是阴天,然后接连的下了好几天的雪。
化雪的天冷的不行,但是好歹太阳出来了。
陆明江咳咳的毛病还是没好,但是听着儿子孙子都要回来了,精神头倒是好了很多,天一放晴就走路去了区上,去找弹棉花的又弹了两床新棉絮,甚至于还往家里重新添了碗筷。
张红英把先前洗过的被里背面又拿出来晒,晒的透透的,然后才铺了席子在房檐下面开始缝被子。
她现在眼睛也不太好了,五十多岁的人,穿针引线这种活干起来已经有些吃力了。穿了几回都不行,正好看见初一带着几个孩子从隔壁跑过来,后面跟着高秀兰。
她招呼了声:“大嫂!”
“缝被子?”
“啊,缝被子。初一,来来,帮三婆穿个针,这看不见了可咋弄,穿半天都对不到针眼里面去。”
初一应了声,跑过去接过针,一下子就对了进去。
张红英笑道:“哎呀,这还是初一厉害,小娃儿的眼神到底好。”
初一在那笑:“三婆你缝完了喊我,我再给你穿。”
“行行行。”
说着,从堂屋里面拿了板凳出来给高秀兰:“大嫂,坐。”
高秀兰坐下来看着席子上面的新被面问:“我记得你上回晒了两床也是崭新的,还是春娥那年回来弹的棉絮,一直都再没盖过。”
“哎,是新的,昨天又喊他去弹了两床。这要回来了,还是带着娃儿一起的,铺盖不多准备点咋行。那两个没在这边呆过,又还小的很,不注意不行。”
高秀兰看着她笑:“今年这总算是高兴了,都回来了。”
“这回来一趟可不容易,这么远,带着几个小的,来回路上耽搁大半个月,回来也耽搁不了几天。”
高秀兰问她:“红英,我说个你别多意的话,东平他们三个都在那边了,你跟老三咋想的,就没想过要跟过去?这要是跟过去了,也省事了,免得不回来你们牵挂,回来吧,他们又不容易。”
张红英拿着针的手顿了下:“暂时没那个想法。城里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的,又没有地,啥都得买。我跟陆明江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啥都不会,只能种这一亩三分地。去了城里,不种地,我们干啥?”
高秀兰笑道:“啥都不用你干,你就给带着孩子不就行了。东平跟东临都是有出息的,婉婉也是个性情好的,还能少了你们俩吃喝?”
张红英摇摇头:“你说的想的都是好的,但是到跟前了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蛋蛋开春都十岁了,说是都上五年级了,上学有人专门接送。我们去了能干啥?东南西北都摸不清楚,出门走丢了还得害人去找。”
“两个小的。”说着,手上的针线就停了下来:“两个小的我没带过,也不晓得啥情况。但是蛋蛋那会儿你是晓得的,人家也没让我沾过手,嫌我带的不好,不干净。我要真的是跟过去带孩子,那才真的是找气怄。”
“我们现在也不是七老八十不能动弹了,现在土地到户了,自己的土地自己种,挺好。勤快点,吃喝不愁,犯不着去拖累他们。”
高秀兰叹了口气:“你这么想似乎也没有啥问题。这人呐,一辈子总是难两全。在跟前淘气怄,不在跟前,又牵挂。”
“这都二十八了,也不晓得啥时候能到。”
家里面惦记着,陆东平他们已经在归家的路上了。
二十九早饭刚过下的火车。
新溪县城这几年变化也挺大,年根的时候热闹的很,卖什么的都有。
甚至于从火车站到县城里面还有人力车接客的。
有车子坐,自然不愿意去走路,又是孩子又是行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