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乐阅读 > 第36章 魏延之死(第3页)

第36章 魏延之死(第3页)

“还要劳烦季常,今日分逍遥津与襄樊之战两卷,交与文长阅览。”

马良表示小事,魏延表示必将关将军教导谨记于心。

张飞惹不起二哥,但是对于现在的魏延魏主簿还是能调戏一下的

“文长,要不要也喊三声试试”

魏延摇头,甚至感觉脖子上似乎有一道若有若无的凉气。

魏延之死其实拆开来看其实就是丞相之死引发的一场政治动乱。

就如周瑜死后江东豪族人心思动一样。

三国志关于这部分的记载,每一处细节都在透露着问题。

首先是临终会议,交代了让魏延断后,但是会议列席的人只有杨仪、费祎、姜维等。

给魏延这个征西大将军兼丞相军师布置工作,但却不让这个地位极高的人列席,既不合理也不合适。

而且魏延传记载的杨仪悄悄领大军撤退,把魏延孤零零扔那儿导致魏延大怒,显得既荒唐又可笑。

其次是褒斜道好像突然成高速公路了。

魏延传这段记载其实相当魔幻

杨仪先跑路,然后魏延大怒,追上并且烧了栈道。

杨仪紧随其后,魏延烧一段栈道他就修一段,紧紧跟随。

过了栈道之后杨仪写了檄文控诉魏延谋反,信使从魏延大军中挤了过去,跑到成都送到了刘禅手里。

这其中问题就太多了,首先魏延既然被命断后,那肯定就是后军。

后军越过前军去争褒斜道,难道以为武功水对面的司马懿是死的

而且褒斜道的栈道此前被赵云烧过一次了,当时赵云一把火逼得曹真退兵。

和杨仪这边走边修栈道的本事比起来,曹真就变的仿佛在打假赛。

而最终,在栈道被烧,魏延大军在前的情况下,杨仪的檄文能递到成都就很离谱了。

所以魏延传的这个死因,很大概率并不靠谱。

关于魏延之死,魏略里了另外一个说法

丞相病逝前召魏延等人交代后事,魏延依军令行事,秘不发丧悄悄退军,直至褒口才发丧。

杨仪见魏延掌权怕被魏延清算,于是诬陷魏延要降曹发动兵变。

魏延不战军走,被杨仪军追而杀之。

相较来说魏略其中杨仪诬告魏延降曹的说法,与魏延传记结尾的“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还能对照得上。

基本可以认为杨仪确实有诬言魏延降魏。

至于其他方面,魏略的真实性并不能保证,三国志的自相矛盾也说不通。

因此只能推断是丞相逝世之后,位高的丞相司马魏延和权重的丞相长史杨仪,两人矛盾再也无法缓和,并很可能因为撤军时的具体权力节制问题,爆发了出来。

最终结局是魏延身死被夷三族,杨仪也被驱离季汉权力中心,最终忧愤自杀。

如今我们千年后已经很难深究其中真相,陈寿在三国志中做了比较合适的盖棺论断

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