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炼忙附身道:“属下有罪,这就停止用刑。”
严世蕃笑了笑道:“陆大人误会了,这不是镇抚使的错,是世蕃中途而来才要求重新廷仗的。”
李天荣也在一旁道:“不错,小阁老是奉了陛下的旨意监刑,没有看到前面的仗数自然要重新打起!”
陆炳道:“小阁老执掌工部平时自然有更重要的事情劳心劳力,对我锦衣卫的公务可能就不太了解。锦衣卫有锦衣卫的规矩,行刑询问都需记录在案,一仗一鞭均可查阅。圣旨说是一百仗就是一百仗,谁也不能违背主子的意思,李大人你可是要抗旨吗?”
李天荣闻言不敢说话,陆炳又道:“小阁老不知此间事宜情有可原,你可是锦衣卫指挥同知却知法犯法,又险些让小阁老替你背上失察之责。现在廷仗之数与主子的圣旨不符,你与沈炼都要问责!”
说罢陆炳举起自己的佩刀,那不同于普通的绣春刀,其刀长如同斩马刀,刀鞘华丽威严,锋刃未出而便可感受到凌厉逼人。
陆炳又道:“此刀乃是天子亲授,名为‘国刑刀’。刑者,国之重器也,谁敢儿戏于刑法玩忽职守哉?!”
严世蕃知道陆炳这是借着敲打李天荣来警示自己,杨继盛此刻已经被打得没了半条命失去了意识。虽然没有达成目的,但是也痛快地教训了杨继盛,想杀他并不急于这一时。
更何况陆炳不同于旁人,他是嘉靖帝的发小兄弟,其生母是天子的乳母。陆炳地位之显赫不亚于他父亲严嵩,应该与之结交为友绝非为敌。
陆炳既要保杨继盛的命,严世蕃此刻也不能驳了他的面子,便微笑着道:“陆大人实在言重了,这是世蕃之失不是两位锦衣卫大人的错。还望您能给世蕃一个薄面,此事就不要计较了。”
陆炳又是似笑非笑道:“既然小阁老开口为你二人求情,那便暂且记下,若再有失职之行自当重罚!”
沈炼和李天荣一个心中懊恼一个欢喜不已,纷纷对陆炳遵命致谢。陆炳又对严世蕃说道,现在行仗之数已够杨继盛又晕厥了,无法审讯其人。只能先行羁押起来等待皇帝后续处置的旨意。严世蕃今日已经满意便告辞回去复命了。
严世蕃与李天荣走后,陆炳长叹了一声对沈炼和陆流道:“带杨大人下去吧,希望他还能撑得住。”
沈炼与陆流安顿好杨继盛后,两人交谈今日之事,原来今日陆炳并不是陆流请来的,而是陆炳一听说严世蕃来了诏狱就知道要出问题,他担心杨继盛性命不保,便亲自赶来救人,是以这才来的那么快,陆流刚一出门没多久便和陆炳碰上了。
至于嘉靖帝为什么允准严世蕃前来监刑,陆流猜测,一旦行刑时杨继盛撑不住,天子不希望这笔血债被支持杨继盛的人全都算在陆炳的头上,也算是对陆炳的一种保护。
沈炼与陆流又谈到今日严世蕃害杨继盛不成,只怕还要再使诡计害杨继盛于狱中,他二人便商量这几日还是先留宿在诏狱中暗自保护。
之后倒是连着几日都风平浪静,杨继盛也苏醒了过来,虽然伤势极重但并无性命之忧。
这日夜间陆流前来诏狱与沈炼换班,两人正在闲谈,突然听到一阵东西碎裂之声从杨继盛的牢房传来,像是什么东西被摔碎了。
他二人只道是杨继盛出了什么问题,急忙秉灯前往查看。
借着烛火灯光,却见杨继盛低着头看他动作好像在锯割着什么东西,旁边还有一些碎瓷片。
陆流和沈炼靠近仔细一看,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甚至不由得小声惊叫了出来。
杨继盛正在拿一块瓷碗的碎片割锯他创伤处的腐肉!
原来杨继盛受刑后,他家人所送的药物都被李天荣所截下,是以创伤越重直至腐烂。夜间创伤发作致使杨继盛痛醒,他便砸碎了牢房内的瓷碗,用碎片生生将身上的腐肉割去!
陆流沈炼难以想象这是何等的剧痛!他们只是从旁看着就已经不寒而栗,更何况杨继盛本人呢。
却见杨继盛已经割尽掉了腐肉,但是肉筋却挂着骨膜不好处理。杨继盛就直接用手去截断!
陆流和沈炼一旁旁观此景都感觉难以承受,身子皆不由得有些颤抖晃动。陆流更是忍不住连连流泪低声啜泣。
却听得杨继盛意气自若地说道:“灯火请不要抖,我看不清了。”(此处致敬当年明月所着《明朝那些事》)
陆流沈炼生平从未见过这般的钢筋铁骨之人,此刻说什么都无法表达两人的敬佩之情,只是遵杨继盛所说,两人站直了身子不再战栗。
沈炼面若寒铁死死握紧了拳头,默默低语道:“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之后月余在陆炳和诸多友人的保护求情之下,杨继盛总算平安度过了一些日子。众人都认为当下杨继盛活命有望,悬着的心也放下了一些。
却也就在这时不知是什么人带头,鼓动了一大批的泰州派弟子学生和读书学子,众起联名向朝廷上奏了一封“万人书”,一起为杨继盛求情要求朝廷释放杨继盛,还纷纷聚集到了国子监和太学门口摇旗呐喊。
沈炼知道此事后心中欢喜,便去找师父陆炳,他只道这一回杨继盛必然能够获救。
哪知陆炳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有任何喜色,反而一掌将桌案上的茶杯震得粉碎!
沈炼很少见到师父怒火浮现于表面,他心中不解问道:“徒儿不明白,万人上书,如此杨大人岂不是得救的的可能性更大?”
陆炳转过身去肃然道:“你再给我好好想想!”
陆流在一旁道:“本来得师父和一些朝臣求情稳住局面,假以时日陛下待怒火消了,杨大人保住性命的机会才更大。现在局势才刚刚有所好转缓和,却出了这档子事,万人群情联名只怕会适得其反啊!”
沈炼听师妹这话也恍然大悟到,本来此事应拖延时日大事化小,待陛下都已经快忘记的时候再提出来,到时候嘉靖早就没有了怒火,天子仁德杨继盛自可活命。
可现在万人上书却是如同在逼朝廷一样,嘉靖帝才刚更换首辅不久,现下正是需要立威的时候。现在这些学子却公然和朝廷和天子对着干,泰州派和天下读书人如此势大,勾结朋党作乱更是触碰到了天子逆鳞,那杨继盛才是真的非死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