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秋闱大考的结束。
礼部的工作明显清闲了许多。
但与之相反的是。
整个大梁朝堂上下却是变得紧张了起来。
各方官吏尽数进行着游走,拜访着各方大员。
哪怕是如今已经转任到了礼部。
肖凌仍在近几日收到了二十余份拜帖。
其中的礼物,更是难记其数。
无奈之下。
肖凌只好在前往礼部之余,选择闭门谢客。
这事究其原因,自然就是为了升迁之事。
肖凌很早之前就已经有所预料。
秋闱大考之后。
朝堂必然会迎来一场较大的变化。
基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主和派的覆灭。
这些官吏或被抄家,或被流放,亦或者被斩首,使得朝堂之上带来了不少的空缺。
前些日子,或许众人还不会有什么多想。
可现在秋闱大考已经结束。
解元、亚元等一众中举之人的名单已经尽数放出。
这种时候,就由不得他们再淡定了。
这一批举人必将会进入仕途,外放为官。
而空缺出来的诸多位置,自然要被他们占去一部分。
另一部分,则是要从原本的官吏之中选出一部分升迁之人。
在经过内部与皇帝考核后,他们就会被塞进空缺的位置之中。
这等升官发财的大事,自然由不得他们不激动。
正因如此,纵然律法严禁贿赂,仍旧抵挡不住升官的诱惑。
况且,大梁如今虽有科举,但举荐制仍旧是做官升迁的首选。
像是苏念如的大伯,就曾举荐过一位知府。
故而,这些人仍旧各自行动起来,不断进行着游说拜访。
以便让自己的升迁几率更高,官位更好。
对此,肖凌则是态度颇为复杂。
举荐制度,对于既得利益者有着不少的好处。
但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却是一颗毒瘤。
从长远角度来看,还是将其撤销,全面采用科举制度才好。
不过,考虑到如今形式无法改变。
肖凌也不会纠结于这一点,同样也趁机提拔了下自己一方的势力。
同样,是积累实力的一种方式。
例如之前对宋益的拉拢,与太子的结盟,便是考虑到这一方面所做的妥协。
当然,硬性的实力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