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奏折形式上合乎规范不说,而且内容详实。
不仅说了为什么做出有风雪的判断,还写了可能会产生哪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应的应对之策。
可以说这个折子就是为上级分忧解难的。
这一点可以说非常难得,说明朱瑜这小子不仅是纸上谈兵,是真正务实的人。
这样一比较,朱允炆的赈灾就是个笑话。
只会长篇大论,没有可以落地的策略。
关键真让他赈灾的时候,更是一团糟。
连现场可能会发生暴乱都不能预测到,发生的时候,更是缩手缩脚,不能立刻将其平息。
综合来看就是个废物。
再看看他大孙,这才叫一个漂亮。
甚至,朱瑜都没有出面,就已经联合各个部门把灾民安置妥帖了。
特别是朱元璋在朱瑜奏折的最后,发现一个以工代赈的法子,一下子来了兴趣。
每年冬天,朝廷都会征徭役,修城墙,挖护城河等。
但是被朱瑜稍作调整就变成了,让朝廷征募灾民替农户服徭役,农户只用出粮食给这些灾民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朝廷没有出一分钱,就解决了灾民,还休了城墙和护城河,还收拢了民心。
可谓是一举三得。
朱瑜一个不满十八岁的孩子,能够想出这样一个全面到位的法子,让朱元璋喜出望外。
最后,朱元璋略带点自豪的把这个折子递给还在一旁的工部和户部尚书。
“两位爱卿也看看,这个折子写得怎么样!”
俩人原来是想着要好好给这个折子挑挑毛病,但是仔细看过去之后,发现压根没有他们发挥空间。
特别是折子最后提出的以工代赈的法子,更是绝妙。
于是两人齐齐对着朱元璋叩首:
“圣上,此子天纵英才,臣恳请您将其调入户部……”
“臣恳请您将其调入工部,将来他必然会在工部大有作为。”
朱元璋见二人对朱瑜都有欣赏之意,脸上笑容更盛。
但是,茹瑺不干了:
“圣上!”
“龙鳞卫指挥使一直是我兵部的,就算是要入朝为官,那也是来我兵部,怎么能去其他部门呢?”
祁松元和袁得立闻言,恨不得一巴掌拍死茹瑺。
“朱瑜怎么就不能到我们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