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户部为首的黎云党,主推“南绥北伐”的政见。
维持南境现状,全力讨伐禹城,正所谓扬外必先安内,南境蛮族乃是外敌入侵,而禹城则是内乱。
朱元璋深知国力北倾的害处,怎奈何黎云党的政见,有理有据,令他难以反驳。
正是焦头烂额之际,却听文华殿有了动静,朱元璋自然是借坡下驴,趁机打断黎云党的进谏,暗暗喘了口气。
“我大明才子们,有何高见?”
朱元璋深知,朱瑜早已掌控半壁文华殿,必然会主推务实派,配合自己,抵抗黎云党的施压。
于淳满脸兴奋:“长旗县之仇,必报。”
此言一出,朱元璋脸色瞬间冷到了极点。
他强压怒意,冷声质问:“都指挥使今日又没去文华殿?不学无术的废子。”
这种紧要关头,那个小混蛋还只顾着闲云野鹤,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户部尚书虽心中暗喜,却并未表露分毫,几十年的朝堂博弈经验,让他总结出一个道理,面对任何事,都不要急着下定论。
于淳自然明白朱元璋生气的原因,他连忙解释。
“这个论调,乃是都指挥使定下的。”
朱元璋眼神微变:“你个老不死的,再绕弯子,小心朕拔了你的舌头。”
于淳故作惶恐,却早已经与朱元璋培养出了无间默契,只需朱元璋稍加暗示,他便知道是该“藏头露尾”还是“畅所欲言”。
“都指挥使豪言。”
“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乘舆情之势,对长旗县展开旷日持久的袭扰消耗战。”
“蓝国公已身先士卒,剩下的,只需照本宣科。”
“敌动则我隐,敌进则我退,敌退则我进。”
“此法,寥寥百余精兵,即可乱敌于心。”
“臣以为,此法可行。”
“老臣附议。”
在这件事上,朱元璋和鹰党以及兵部,利益高度统一,黎云党自然不会让他们形成合力。
户部尚书当即拱手作揖,嗓音平静却极为有力。
“大明雄兵尚且连战连败,百余散兵游勇,能有何见树?”
“天下舆情汹汹,此事若不妥善处置,民意沸腾,谁能担此责任?”
“唯有国力北倾,予以雷霆重击,方可让禹城叛党知痛而收敛。”
“文华殿策论,心系家国,应当予以支持,但绝不可左右国策。”
说到底,散兵游勇袭扰战术,动不了禹城的根本,隔靴搔痒,不堪大用。
朱元璋双目微垂,一个细腻动作,就令于淳心领神会。
他连忙解释:“都指挥使早有论断。”
“凡外敌入侵,先是小股骚扰,消耗边军力量,随后一鼓作气,大军入境。”
“此法,外敌早已经演练无数次,已经过实战考验,师夷长技以制夷。”
与户部同气连枝的刑部尚书,当即反问:“若禹城叛党大举反扑,该当如何?”
于淳直截了当:“自然有京城驻军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