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上早朝时,当朝堂上讨论完了大事后,一向不怎么说话的太子宾客,刑部尚书薛谦光出列了。他双手举着笏板说道:“陛下,微臣去东都洛阳时,曾去通天门处的通天台,看了武后时期所铸造的九只大鼎。其中豫州鼎上,有武后撰写的铭文。那段文字不长,后面八个字,正预示了陛下您,将会是大唐英明的天子啊。”
玄宗说:“豫州鼎上的铭文,最后八个字是什么?”
薛谦光说:“回禀陛下,武后撰写的豫州鼎铭,最后八个字是:上玄将鉴,方建隆基。这说明陛下您登基,是上天的安排啊。”
姚崇也出列,双手举着笏板说:“陛下,微臣也看到过《豫州鼎铭》的文字,最后八个字确实是: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玄宗说:“武后时期九鼎铸造成的时候,朕才12岁,那时候武后也不知道朕有做天子的一天啊。朕觉得这不是巧合那么简单。”
姚崇说:“这正是上天通过武后撰写的鼎铭,来含蓄地告知天下人,将来会有一位英明无比的玄宗皇帝,名为隆基。”
宋璟在文官一排前列,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他用笏板挡着脸略低着头,什么也没说。他虽然只是吏部尚书,但也是同中书门下三品级别的,也属于宰相之一。
张九龄也出列举着笏板说:“陛下本就是真龙天子,经历多次波折,力挽狂澜,拯救了社稷,功高至伟。陛下是上天眷顾,臣民拥护爱戴的圣主明君。”
其他大臣没有出列,但是都双手持笏板,纷纷说道:“陛下圣明。”“陛下万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玄宗说:“众爱卿,此事先不再讨论了。朕已知是天降大任于朕,让朕光大大唐社稷的。朕一定会不负天意,不负天下苍生。”
姚崇说:“陛下,此事应该让史官记录下来,并颁告天下。”
玄宗说:“这件事退朝后,到紫宸殿再说吧。兰州和鄯州都还没有来信息,也不知情况如何?”
姚崇说:“陛下,您不用太着急。微臣觉得应该快有轻骑兵送来信息了。”
退早朝后,玄宗在紫宸殿焦急地等待陇右方向来的信息。姚崇在兵部,也是翘首以待唐蕃边境前线的信息。
玄宗的十二位护卫们,正在牛力高的带领下,站在紫宸殿门外站岗。紫宸殿内,本来有两位宫女给玄宗沏茶,或者整理桌面的,现在只有一位了,这一位宫女就是邵更莘。
邵更莘刚才已经给玄宗沏好茶了,现在又给玄宗倒了一杯茶:“陛下,请您用茶。”
玄宗刚才在来回踱步,听到邵更莘这句话后,就走到桌前坐下了。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玄宗向邵更莘说:“小莘,朕上次遣送了一大批宫女回家,朕打算把你和紫宸殿的另一位宫女遣送回家,让太监小衫子侍候朕。令朕没想到的是,朕要遣送的宫女,都回家了,而你却不肯走,让高公公去找朕,让朕把你留下来。”
邵更莘穿着一袭白色衣袍,头顶上的发型是两个圆形的头发圈,扎着红头绳。她站在离着桌边两米开外的位置:“陛下,奴婢觉得在宫中侍候您,是很开心的事情。”
玄宗有些诧异地看着邵更莘,邵更莘说这话时有一丝害羞,低下了头。
玄宗认为邵更莘是一位好宫女,平时做事比较认真,口齿也伶俐,她虽然面容清秀,但是跟王皇后,和那些妃嫔、昭仪、才人们比,还是逊色一点的。
玄宗说:“朕看到那些离开后宫的宫女,是挺开心的。你却不愿意走,愿意侍候朕。你不想你父母吗?”
邵更莘低下了头:“奴婢还是有些想父母的。奴婢的父母是长安城外的农民,每过半年,奴婢就到皇宫门口见一次父母,给父母十两碎银子。这些碎银子,是奴婢攒下的俸禄。”
“噢,原来如此,你不是长安城内的人啊。你的兄弟姐妹都做什么啊?”
“奴婢有一个姐姐,三个哥哥,一个弟弟。姐姐出嫁了,三个哥哥都去从军了,一个弟弟和父母在家里。”
玄宗正要问邵更莘一些问题,牛力高在门外喊道:“微臣牛力高禀告陛下,姚崇姚大人求见您。”
玄宗说:“让他进来。”
姚崇轻轻开了紫宸殿的门,快步走到玄宗面前:“陛下,鄯州来战报了,是陇右防御使薛讷写的。”
玄宗看到姚崇脸上有高兴的表情,说话也挺轻松,就知道情况是向好的方面发展了。
玄宗说:“快把战报拿给朕看。”
姚崇把右手拿着的战报,用双手举在面前:“陛下,给您过目,吐蕃撤军了。”
玄宗拿过战报来,放在桌子上,看了一下前面的内容:“好,打得好,我军十万铁骑,从鄯州去兰州,刚到兰州,吐蕃军就屁滚尿流地跑了。”
姚崇说:“看来,吐蕃军也是没有多少勇气,来一场大战啊。”
玄宗看了后面的文字后说:“鄯州都督杨矩自杀了,朕还没追究他的责任呢,他倒先自杀了。”
喜欢盛唐风云记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盛唐风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