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姓名的学问 > 第142章 东临碣石观沧海(第1页)

第142章 东临碣石观沧海(第1页)

六三:观我生,进退。

观察自己的一生,谨慎而知进退。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继位为汉丞相、魏王。同年底,汉献帝禅位,曹丕登基称帝,是为魏文帝,定都洛阳。

换了人间。

生逢乱世,能好好活着的,能建功立业者,都是善于自我观察、自我反省,知己知彼知进退的聪明人。

汉献帝不想当中兴帝,掌天下权吗?他想。

所有当他奇货可居,被各路割据政权抢来抢去时,他咬牙坚持着始终没有放弃。

所以当曹操拯救他、供着他且架空他的时候,他也曾忍无可忍地愤怒喊出:“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您要是能够辅助我,那么希望您优厚待我,否则的话,请您垂恩抛弃我吧。此话吓得曹操汗流浃背,从此以后不再觐见汉献帝。

但当曹操死后,汉献帝立刻禅位给曹丕了。因为他知道曹丕不是曹操,曹操曾为汉臣,还能守住基本的底线。但曹丕,真的会杀了他。

魏文帝曹丕(公元187年—公元226年)是曹操次子,他也不容易。他如其父一样文武双全,沉郁稳重,但他并非魏王太子的第一顺位人选。若非大哥曹昂战死,小弟曹冲早夭,魏王世子之位轮不到他。曹丕自己也公开承认,如果曹冲仍在,他做不上太子。而才华横溢的曹植也一度更被曹操看重。

曹丕的地位,是谨小慎微熬出来的,是真情流露哭出来的。相传有一次曹操领军出征,曹植写了一篇文采飞扬的文章为父亲送行。曹丕文章写不过弟弟,急得无计可施。司马懿告诉他,你不要写文章,只管哭就行了。曹丕立刻懂了,他牵着曹操的马辔,情真意切恋恋不舍的哭,曹操感动了,觉得这孩子纯良。

公元217年曹丕三十而立,正式被立为魏王世子。

他的成功有内外两个原因:内因是在司马懿等人的帮助下,巧用计谋赢得曹操好感。外因是曹植天才放达,行为放任,不知进退,致令曹操不悦。

曹操更是审时度势、进退自如的一代人杰。

史书中的曹操形象,和文学、戏曲中的曹操形象是大相径庭的,这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人物中,几乎是独一份。从唐代开始,曹操几乎变成了一个反面角色。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已经成了千古第一奸雄。

历史中的曹操,是怎么样的呢?

十个字足以概括: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回顾自己的一生,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时势造英雄,因为东汉乱世,曹操应时运而生。英雄亦造时事,因为曹操的存在,东汉末世才没有变得更乱,才短暂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而隐然有一统之势。

曹操治国受儒法影响颇深。他一边强调“治定礼为首”,以仁义道德教化民众,一边强调以法治国,执法如山以拨乱反正。他唯才是举,主张突破门第观念界限,不拘一格选官用人。

经济上,他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短时间内就使治下“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大力兴修水利,采取有力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多措并举,有效解决了曹魏政权的粮食问题。

军事上,曹操统一北方中国后发动白狼山之战征服乌桓一族。他将乌桓族内十余万户汉人和乌桓族人迁入中原,促使乌桓族与汉族逐渐融合,有效促进了北部中国的安定团结。

他不仅是东汉建安年间最强力的政治人物,在文学上也是一代之雄主。由他开创的建安文学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史称建安风骨,是历代文人不懈追求的理想艺术境界。他诗文兼擅,尤以四言诗影响极大,他的代表作品有一首《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临碣石,立于萧瑟秋风,远望沧海水波激荡,洪波涌起,心中豪气如大海一样吞吐日月,孕育群星。笔墨老辣,气势沉浑,堪称一时之文。

两千年后,一代伟人毛主席来到曹操登临观海之处,遥想当年,豪情勃发,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慨叹: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喜欢跟着姓名学国学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跟着姓名学国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