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王尧臣和韩琦一左一右,站在了狄进身后,今科两位榜眼也入殿了。
但他们并不是第一甲的全部。
后世明清,将殿试分为三甲,第一甲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仅三人,直入翰林院,与二甲同为进士出身,三甲为同进士出身,二三甲进士需要通过考选庶吉士得入翰林。
但宋朝时,每科所分的甲数,还有每甲所取人数皆不固定,有二甲、三甲甚至最多五甲。
今科就只分为两甲,念完前十名,王曾就将名单交予另一位考官,由他来诵读。
后面的也简单了些,只报姓名和籍贯,于是乎,狄进很快听到了包拯的名字。
“三十一名,包拯,庐州人士;”
对于包拯,狄进其实完全不担心,这位也是稳如老狗,要知道包拯用的还不是西昆体,只是文风不似欧阳修那般锋芒毕露,让西昆体的考官不厌恶,因此排名一直不低。
他真正担心的,倒是公孙策。
所幸这回没有等到倒数第三,甚至没有等到三百名,就听到了公孙策的名字。
“两百九十七名,公孙策,庐州人士;”
狄进暗松一口气。
后面很快也唱完了。
最后一句则由殿试主考官赵祯,亲自开口:“赐狄进等一百九十七人及第,一百三十七人同出身!”
一甲一百九十七人,进士及第功名,二甲一百三十七人,同进士出身功名,于此诞生。
共三百三十四人。
比起考过省试的三百四十二名学子,少了八人。
这八人站在殿外,彻底懵了。
“啊——啊啊啊!!”
然后哭号声就清晰地传了进来,有人哭得晕倒在地上,有一个甚至在地上打滚,什么体面都不要了,被禁军毫不留情地拖起,朝外架去。
后世有一种说法,宋朝殿试不再黜落人,是因为仁宗朝的张元吴昊两位士子,在殿试时被落,一怒之下投了李元昊,成为西夏国师重臣,发挥了重要的带路作用,所以此后殿试不再落人。
但这其实只是传言,张元吴昊的正史经历,就是累试不第,自视才能难以施展,遂决心叛宋投夏,并没有准确到殿试那一说,更有可能的是,省试就没过。
而殿试为什么不落人了,看看殿外的动静其实也能想象,毕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后一场被刷下去,确实太过残酷,后来才渐渐免去黜落,反正考得差就排在最后呗,实在是犯了大忌,再落人……
无论如何,当唱名完毕,殿内的众士子朝着天子齐齐行礼,赵祯等得礼乐奏完,也莫名有一种得偿所愿的感觉。
原来做到自己想要做成的事情,是这么有成就感的,怪不得大娘娘对于权力那般看重。
他又下意识看了看钦点的状元狄进,心满意足地让尚书省礼部誊抄名单。
殿试结束。
今科只剩下最后一件可令全城欢腾的大事……
张贴金榜,琼林盛宴!
……
“丧事只办一场,那怎么够啊!”
与此同时,一刻都不敢多等的阎文应,亲自率领皇城司禁军,涌入老雅巷中,远远看着王府门前挂着醒目的白灯笼,这個大内总管冷冷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