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熹微阳光轻柔地洒落在包府门前。包拯一行人早已收拾妥当,准备启程返京。府前树叶于微风中悠悠摇曳,似也在为这即将到来的别离而黯然神伤。吴妙贞、包海以及李如烟纷纷前来送行。
“三弟,勉儿,此番回京,你们定要万事小心呐!”吴妙贞满含不舍,目光紧紧望着叔侄二人,殷切叮嘱着,眼眶微红,眉头微蹙。
包拯轻轻拉着吴妙贞的手,目光坚定且柔和,宽慰道:“嫂娘且放宽心,包拯定会谨慎行事。”说罢,脸上浮现出一抹让人安心的微笑。
包勉亦挺直脊梁,一脸郑重,拱手说道:“母亲勿需忧虑,孩儿必当加倍小心。”
包拯躬身作揖,向着吴妙贞、包海和李如烟深施一礼,朗声道:“嫂娘,二哥,二嫂,就此别过,待我等在京城诸事安定,再书信告知。”其神情肃穆,眼中满是不舍。
包勉也随着深深作揖,而后便与包拯一同坐进官轿,公孙策登上马车,展昭及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翻身上马,钦差卫队押着装有官盐的马车,鸣锣开道,马蹄扬起一阵尘土,一行人渐行渐远。吴妙贞等人仍伫立原地,久久凝望,直至那身影消失在道路的尽头。
望着包拯与包勉远去的身影,吴妙贞不禁用手帕轻拭眼角的泪水,喃喃自语道:“愿你们一路顺遂,早日到达京城。”她目光痴痴,嘴唇微微颤抖。
包海在一旁轻声安慰着:“大嫂,莫要过于忧心,三弟和勉儿会平安的。”他轻拍吴妙贞的肩膀,神色关切。
李如烟也开口劝道:“是啊,大嫂,三弟和勉勉儿吉人自有天相,定能诸事顺遂。”她眉头轻皱,满脸忧色。
吴妙贞微微点头,可目光依旧紧盯着包拯他们离去的方向,仿佛还能看到那渐行渐远的队伍。
“咱们也回吧。”最终还是包海打破了这份沉默,他轻轻拉了拉吴妙贞的衣袖。吴妙贞这才缓缓转身,一步一回头地往府里走去,步伐沉重,背影尽显落寞。
而此时,包拯一行人正马不停蹄地赶路。包拯坐在轿中,眉头微皱,双目紧闭,心中思考着此次回京可能面临的种种情况。包勉则时不时掀开轿帘,回望一眼家乡的方向,脸上写满眷恋。
一路上,展昭等人神情严肃,时刻保持着警惕。展昭骑在马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四周。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人相互对视,彼此给对方打气鼓劲,眼神坚定。
公孙策坐在马车里,手中拿着书卷,却也有些心不在焉,时而叹气,时而摇头。
傍晚时分,队伍在一家官驿停歇。包拯走出轿子,望着天边的晚霞,心中感慨万千,长叹一声。
“大人,可是在思念家乡?”公孙策走上前来问道,神色忧虑。
包拯微微叹了口气,说道:“离家渐远,心中难免牵挂。”他目光深邃,望向远方。
众人用过晚膳,一行人闲聊一会儿,便各自回房休息,次日清晨又继续踏上了回京的路途。阳光和煦,洒在他们身上,仿佛在告知他们前途一片光明。
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众人疲惫的脸上。展昭骑在马上,身姿依旧挺拔,只是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倦意,却仍强打精神。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人相互对视,彼此给对方打气鼓劲。
“大人,前面就是城镇,是否稍作休整?”展昭驱马靠近包拯的轿子问道,语气急切。
包拯略作思索,应道:“也好,让大家都歇息片刻,补充些干粮和水。”
进入城镇,热闹的景象与他们的疲惫形成鲜明对比。
众人找了一处空地,纷纷下马休息。钦差卫队长李坤去购置了一些食物和水,分发给大家。
包勉伸了个懒腰,看着周围的热闹,心情略微放松了些,笑道:“三叔,这一路上真是辛苦。”
包拯拍了拍包勉的肩膀,沉声道:“此次回京,责任重大,这点辛苦算不得什么。”
就在这时,一个神秘的身影在街角一闪而过,展昭敏锐地察觉到,立刻追了上去。然而,当他追到巷子尽头时,却发现那人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展昭眉头紧皱,满脸疑惑,回到众人身边:“大人,方才那身影甚是可疑,却让他逃脱了。”
包拯神色凝重,捋了捋胡须,说道:“多加小心,恐有变故。”
队伍整顿完毕,再次启程。只是这一路上,众人心中都多了一份警惕。
经过一路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奔波,众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终于在众人的殷切期盼中回到了热闹非凡的东京城。
回到开封府中,众人总算能稍作休息,个个都如释重负般瘫坐在椅子上,大口喘气。包拯一刻也未停歇,他神色凝重,奋笔疾书,将此次案情经过详细地写成札子。
随后,包拯与包勉迅速换上庄重威严的官服,带着训练有素的钦差卫队,护送着查获的官盐,浩浩荡荡地进宫面见赵祯。
他们步伐坚定,神色肃穆,深知此次面圣责任重大。一路上,包拯的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如何向圣上禀明案情的关键之处,而包勉也表情严肃,紧跟在包拯身旁,准备一同应对这关乎社稷民生的重要时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皇宫,御花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