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打定主意之后,当即向西乡的闹市走去。
要说西乡作为日军运输重镇,自然是有道理的,它地处位置正在枢纽,来往交通发达,人口更是不少,虽然只是个乡镇,可论起繁华程度却未必亚于一些小的县城。
而在西乡集市西南向的一角,开着一家药材铺。
药材铺有个掌柜姓王,四十来岁,人称王掌柜。
他在这西乡也待了有些年了,平时为人老实,就连一些鬼子伪军有时也会到他这里抓些中药。
这王掌柜也会来事儿,和西乡的一些日伪军军官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一副寻常老百姓打扮的高兵和刘大柱二人在集市左逛逛,右逛逛,就像是乡巴佬进城头一回似的,对诸多事物都挺好奇。
几家逛过来,这才像是随机地进入了王掌柜的药材铺。
“是掌柜的吗?”
高兵打头进了屋,见柜台后面站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试着开口问道。
那中年男人抬起眼皮子看了高兵一眼,颇有些无精打采的模样,回了句:“正是王某人,客人想要点什么药?”
“是掌柜的就行。”
“我呀就怕那些不懂药材的小二,再给抓错了药,请问掌柜的,你们这里有当归没有?”
听到高兵要当归,中年男人原本耷拉着的眼皮子睁开了几分。
“客人要当归?”
“当归好呀,补血活血,润肠通便,另外这名字也甚是文雅,古人常常拿来做诗。”
“有道是关河万里道……”
“子去何当归!”
高兵刚把前半句诗念完,王掌柜笑着便把后半句补充了上来。
“客人好文采呀!”此时,王掌柜的神色再不似先前的惫懒,反倒是泛着神采。
高兵笑道:“掌柜的说笑了,我就是大老粗一个,就这句诗,还是听说书先生说的时候觉得大气,死记硬背了一两句。”
“客人谦虚了,请问需要多少?”王掌柜的问道。
“半斤就好,半斤就好。”高兵道。
王掌柜便用精致的小铜秤,称了半斤的当归,然后将药材包好,递在高兵的手上。
“客人来的也算凑巧,还请把药拿好,半斤当归,莫要路上掉了,这天瞧着也快黑了,我这儿也马上就要关门了。”
“多谢!”
高兵冲着王掌柜拱了拱手,王掌柜也同样拱了拱手还礼。
然后高兵就带着一脸迷糊,只觉得云里雾里的一排长刘大柱,离开了药铺。
“连长,你们这到底打得什么哑谜呢?”
直到离开了药铺好一段距离,又在周边的一些店铺逛了逛,到了一处偏僻的巷子,刘大柱这才忍不住满心的好奇询问道。
“连长,刚才那个王掌柜到底是不是咱们敌工部的老王同志?”
“当然是。”
“我已经和他对过暗号了。”高兵说道。
“对过暗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