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防沙治沙展览馆;
和治沙的老人了解过往,“压沙、治树、挡风墙,这就是治沙人的一生。”
盘腿坐在农民家中的炕上,一坐就是四十分钟;
走访社区干部;
永远猜不到他会敲开哪家居民的门。
…
郭阳是下午3时许,才在夹子滩的日光温室前再一次见到了大领导。
大领导一下车,就微笑着走到群众中间,和前排的人一一握手。
能看出来心情还不错。
郭阳却分明注意到陪同的宣传部部长铁青着一张脸,也许是被沿途的荒滩荒漠景象气到了。
那么一大片土地都荒废了,最后一个移民点离沙漠实在是太近。
大领导参观起了移民新居,在各家各户串起了门,仔细询问了生产生活情况,还和农民拉起了家常。
村长介绍说:“都是砖房,每家占地约一亩,沙海农牧建了温室,还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现在大伙儿的条件都好多了。”
“生活好了,负担少了。”
没人知道大领导在想什么。
他看得很快,但又看得很仔细,很多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有时随口一记反问,就让市领导哑口无言。
主要还是对比太过于强烈。
依靠沙海农牧建立起来的生态移民区,群众的家里条件明显更好,各种家具齐全,甚至还能拿出水果来招待。
而此前的呢?
没有移民的家里乱糟糟的,移民了的家里连几根凳子都凑不齐,群众还时不时抱怨喝的水水质不好。
明眼人都知道是日光温室起了大作用。
大领导也很好奇,带头去一探究竟。
温室里挂着的蜜瓜、番茄、茄子、辣椒,如同明珠洒落在翠绿的枝叶间,让人心醉神迷。
郭阳陪同在一旁,仿佛能感受到大领导此刻内心的波动。
“建日光温室的目的是什么?”
郭阳说道“提高农民的收入,对于当地农民来说,收入提高了,意味着对土地荒漠化的压力减轻了。
一方面,单位产值价值的提升,农民不需要通过开荒打井维持生活。
另一方面,留在民勤的人会多一些,只有让本地人的生活好起来,留在家乡有盼头,他们才会真的留下。
只有留住了人,才能留下民勤绿洲。若是不能保证荒漠化地区居民的收入,那么我们所有的治理行动都将有可能成为泡影。”
大领导平淡的笑了笑,郭阳感觉他精心准备的稿子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出了温室,大领导主动的走到在外面等待的群众前,与他们攀谈起来。
郭阳看到他从人群中拉过一名有着古铜色皱巴巴脸庞的老汉,亲切的拍着他的肩膀问:“今年收成怎么样?温室能节多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