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盛唐风云徐乐 > 第14章 晋封两位皇子为王(第1页)

第14章 晋封两位皇子为王(第1页)

玄宗认为刘幽求为人耿直,有像太宗时期大臣魏征的一面。再加上唐隆政变时,刘幽求的功劳大,和对玄宗的忠心,玄宗封他为尚书左丞相。此官职是以前的尚书左仆射,近期玄宗将尚书左仆射改为尚书左丞相。尚书右仆射改为尚书右丞相。

尚书左丞相属于官职高,但实际工作并不多的官职。因为这些年,宰相才是协助皇上,处理各种政事的官职。此时宰相级别的大臣有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姚崇为首席宰相。

刘幽求为人是耿直,但是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他这个位置,相当于和姚崇平起平坐,与张九龄,张说比还要略高半级。刘幽求因他所任的职务是没有实权的散职,而常常私下里抱怨。

姚崇多次向玄宗报告,刘幽求时常抱怨在朝廷做官太闲散,不开心。

玄宗起初并未在意,但时间久了就对刘幽求有了新的了解。刘幽求并没有对治国理政贡献什么良策,这与他在唐隆政变时的非凡能力有很大反差。刘幽求不但没有好的进谏,还像玄宗说姚崇独揽政务,导致他并无多少事可做。

在玄宗心目中,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这都是个个能力超群,对自己忠心的大臣。玄宗觉得刘幽求很显然没有融入到这个团队,玄宗又问了宋璟、张说等大臣,对刘幽求的看法,他们并没有赞美刘幽求。

玄宗考虑,先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刘幽求再不能融入第一梯队的大臣行列,就会给他换一个小一点的官职做。

这一天上朝的时候,玄宗坐在龙椅上,高力士站在他的右侧,下面分两排站立着文武大臣。在和平时期,没有战事的时候,武官一般发言不多。

宋璟、张九龄向玄宗提到立储的事,张说也附和着说:“陛下,太子需要慢慢培养,如果早立太子,能让太子经过更多年的学习历练,最后才会成为像陛下您一样,英明神武的帝王。”

玄宗还没有说话,刘幽求也跟刚才三位大臣一样的论调:“陛下,早立储君确实是好事,这样您可以有指向性地培养一位优秀的接班人。”

玄宗一脸严肃地问姚崇:“姚大人,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站在文官最前列的姚崇,手拿笏板略低头说道:陛下,我认为现在王子们都还小,最大的李琮才十岁,而陛下正当青年时期,立储的事不用着急。现在可以给李琮和李瑛两位皇子封王。”

玄宗笑着说:“我认为姚爱卿说得有道理。自太上皇登基时的景元元年,封李琮为许昌郡王,封李瑛为真定郡王,到现在朕登基以来,还没有再晋封他们呢。立储的事,现在并不急,什么时候立储,我自有打算。”

大臣们纷纷附和道:“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姚崇说:“陛下您先思考一下封两位王子什么王,然后让中书舍人起草一个诏书,择日宣布即可。”

张九龄双手举着笏板,从大臣队列里走出来,站到中间,略低头说:“陛下,微臣可以起草这份诏书,您把两位皇子的封号跟微臣说一下即可。”

玄宗说:“好的,退朝后你到甘露殿找朕。”

张九龄说:“微臣明白了。”

当天中午,在玄宗用午膳以前,张九龄按玄宗的想法,写了晋封两位皇子的诏书。

第二日,在上早朝时,玄宗让高力士宣读了这份诏书:“……皇长子李琮,在许昌郡王的基础上,晋封郯王;二皇子李瑛,在真定郡王的基础上,晋封郢王……”

玄宗命令高力士,在退朝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两位皇子和他们的母妃。

在第二日上午,太阳日上三竿的时候,三位皇子在高力士的带领下,来到了兴宁坊他们学习的课堂。

张九龄已经上完早朝,坐在那里等着他们了。如果哪一天,大臣们还没有退朝,在此等候三位皇子的人,会是窦希瓘太师。高力士说:“张大人,三位皇子交给你看管了,我还有很多事要做,我先走了。”

张九龄说:“好的,高公公你去忙吧。”

高力士走后,张九龄问:“大皇子和二皇子,高公公有没有告诉你们,你们的父皇给你们晋封了王爷啊?”

李琮说:“高公公昨天中午就告诉我了,父皇封我为郯王了。”

李瑛说:“高公公也是昨天中午告诉我,父皇封我为郢王了。”

“嗯,你们以前是太上皇封的郡王,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真正的王爷了。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四书五经,学习圣人的学问,好好为大唐社稷稳固而努力。”

李琮说:“我知道了。”

李瑛说:“我知道了。”

三皇子李亨,坐在那里有些失落,他问张九龄:“张大人,父皇封我为什么王了啊?高公公怎么没告诉我呢?他是不是忘记告诉我了呢?”

张九龄微笑着说:“三皇子,你可真是人小鬼大啊,不到三岁,就懂得这么多。陛下没有册封你为王,是因为你还太小,你还不满三岁。你先别着急,等你到七岁的时候,陛下一定会封你为王的。”

李亨英俊的小脸上,露出了稚气的微笑:“谢谢张大人给我解释,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等我到七岁封了王,我会为大唐社稷的稳固而更加努力的。”

张九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好,好,我相信你是认真的。”

另外两位皇子,向这位小弟弟投来了不以为然的目光。

喜欢盛唐风云记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盛唐风云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