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谋定天下兑换码 > 第七十一章 卖盐(第1页)

第七十一章 卖盐(第1页)

前面辽东和东江两虎相争,形势闹得很僵。此时毛文龙自然不敢上奏折请求朝廷准许东江煮盐。

毕竟东江这边的奏折都要在宁远转一圈,经由袁督师同意后,然后才能上奏朝廷。袁督师把东江当成眼中钉,常常有意刁难,除了报功之类的奏折之外,一些催粮催饷的奏折往往便无缘无故的消失了。

毛文龙不想把这件简单的事情弄成夹生饭,虽然晒出了粗盐,却一直没有上书。直到辽东释放了东江细作,表现出足够的善意后,才把请求煮盐的奏折递了过去。

袁督师看到此奏折,拿不定主意要不要转呈朝廷,便召来了程本直、梁稷商议。

最近这几次出谋划策,都是梁稷占了上风。程本直现在对梁稷恨到了极点,甚至到了凡是梁稷赞成的,程本直便反对。凡是梁稷反对的,程本直便赞成的地步。

二人看过奏折后,梁稷自然想帮东江一把,便抢先开口道:“大人,依照在下的想法,东江那边每年都有朝廷银饷拨付,何况毛文龙掌控着东江这一条海路,所获已经很多了。万一要是煮盐成功,不管获利多少,都只会白白的便宜了东江。何况大明二百年来,从未见过军镇煮盐筹饷的事情。大帅可以直接以此理由驳回,根本无需转奏朝廷。”

程本直听到梁稷反对,自己自然要赞成,开口对袁崇焕说道:“大人,大喜啊。毛文龙自己作死,便怪不得别人了。在下祖籍沧县,自幼便见过盐民煮盐,也算的上粗通盐事。凡煮盐,必备柴火、海水、盐民,此三者缺一不可。东江虽然海水充裕,可惜岛上缺乏柴草,倘若在辽南煮盐,却又怕建奴侵扰。在下有把握,东江即使煮盐,产出也不会大。何况,大明沿海均有产盐之地。商人们谁会舍近求远,千里迢迢从海路去东江买盐呢。”

袁崇焕说道:“所谓积土成山,积沙成塔。梁先生说的有理,即使东江产出不多,煮盐所获甚微,本督也不给他。”

程本直看着劝说无效,梁稷又要占上风了,瞥了一眼旁边洋洋得意的梁稷,赶紧说道:“大帅且慢,在下有一计。可以让毛文龙偷鸡不成蚀把米。”

袁冲一听到这里,开始感兴趣了,开口说道:“是何计策?请程先生明言、”

程本直赶紧说道:“盐业虽然暴利,可惜利润全在盐商手里,盐民却难免饥馑。盐民耗费柴火一石,费时一天,所得粗盐不过二两,得银不过一分。而盐商贱价收购后,二两粗盐转手便可卖三分五分。咱们可以让毛文龙煮盐,却不让他来大明内地卖盐即可。这样算下来,即使东江日产粗盐千斤,每年收入也仅仅只有四千两而已。”

听到这里,袁崇焕却不满意,开口说道:“泥腿子可恶,这四千两本督也不给他。”

程本直哈哈大笑,开口说道:“大人且听在下说完,咱们这计策,叫偷梁换柱。咱们这头给了毛文龙煮盐的小头,同时可以克扣掉大头啊。在下听说朝廷此时入不敷出,今年虽然征收了辽饷,这才堪堪应付了咱们在辽东筑成之用。可惜随着辽饷的征收,本来就饱受饥荒的陕西等地,又纷纷闹起了民乱。国库空虚,朝廷又哪里来的银两剿灭乱贼,估计户部正为银饷头疼呢。递上东江奏折后,再附上咱们的意见,只说东江甚为合适煮盐,日产粗盐数万斤,足敷军饷之用。朝廷给了东江煮盐之权后,以后东江的银饷就完全自筹,朝廷今后不用再拨付。想必朝廷必然十分乐意。”

袁崇焕点了点头,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开口说道:“还是程先生此计合本督心意。这拟定奏折之事,就全数托付程先生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是一个月之后了。毛文龙上奏折也终于得到了批复。许东江煮盐自筹军饷,只可于岛上出售,不得卖入大明内地。且朝廷自此以后不再拨付饷银。

本来按朝廷规矩,凡是产盐之地,必然要派文官和内宦共同管理,以便征收盐税。实在是拖欠东江银饷太多太久,朝廷也不好意思了,大笔一挥,免征盐税,贴补军用。

猪岛上面,经过三千民夫整整一个月的辛苦劳作,整理出盐田三百亩。盐田仿照梯田形势,分为上下七层。每层三十余亩。虽说小冰河时期,但是进了六月,阳光也开始毒辣起来。正是晒盐的好时节。

眼下岛上只留了一百盐民,打理着三百亩盐田。岛上每日产盐五万斤,合计约五百石。一百盐民,每日每人只需要收集粗盐五石,活计算起来相当的轻松。早上收集完最下一层盐田的粗盐后,再把盐田内的咸水依次往下放一层即可。

每隔几天,皮岛这边便派海船过去送给补给,同时运回粗盐。等东江收到批复准许煮盐之时,皮岛上面已经堆积了上万石粗盐。紧靠着码头堆放,高高的堆成了一座大山,十分的壮观。

朝廷不让东江去大明内地卖盐,唯一的销路,便只有海商了,此时的海商大多是官宦人家,有的是手段把海盐卖到内地去。等到海盐开卖,众人有了共同的利益后,这些人在东江碰到难题时,也会利用其对朝廷的影响力,不声不响的拉上一把。

好在海禁刚开不久,等待了一整个冬天的海商,便开始陆陆续续的前来。

每家海商登岛之后,第一眼便会看到码头边堆积的山一样高的海盐。海商们急匆匆的拜访过毛文龙,送上礼物后,便会开口打听粗盐的事情。毛文龙只说此事以全部交付给王启年,让海商们找王启年商议。等海商们找到王启年,又被推托到杨存孝那边。

杨存孝果然是做生意的天才,自从听过王启年讲过的雷布斯故事,便把饥饿营销的秘诀运用的炉火纯青。每当海商们表示出贩售海盐的意图。杨存孝反复就是几句话:“这些海盐被人预定了的,那些海盐也被人预定了的。既然掌柜的和咱们东江是老交情了,这面子也不能不给。在下咬咬牙,给你挤出一百石吧。至于价格倒是好说,每斤粗盐五分银子。倘若你想要多买?行,拿粮食来换,石半粮食换一石海盐。”

海商们又不傻,去年虽然年景不好,粮食涨价了,现在江南的粮食差不多三两一石。每斤粗盐五分,一石粗盐便是六两。只要把粮食运过来,换成海盐,便是四成的利。再把海盐运回江南,想办法卖入大明内地,一转手又是六倍的利。跑一趟东江,一个来回便是八倍的利润,扣除开销以及卖盐进内地需要贿赂的部分,五倍的利润稳稳当当。

于是海商们也不提用银两买盐了,纷纷表示要用粮食换盐。此次前来没有运来多少粮食,能否先定合同,回去后这便运粮前来。众海商按势力大小把东江所产海盐份额瓜分一空,连人参貂皮的价格也不压了,直接装船,交割银两后便往回赶。准备回去收购粮食,抓紧时间前来换盐。

随着东江有盐的消息越传越广,更多的商人前往东江而来。这个时候东江又出新招了,同样是以粮食换盐,凡是在辽南购买租赁土地屯田的,优先售卖海盐。

皮岛这边,每隔三五日,便会有运粮的船上码头卸粮。导致江南等地的粮草一路上涨,食盐的价格一路下跌。通过市场调剂,最后达到平衡,才开始有海商提出用银子购买海盐。

辽南那边,大片的土地被售卖或者租赁了出去,海商们招来佃户开始耕种。

毛文龙、陈继盛等人笑的合不拢嘴,终于不用饿肚子了,终于有粮食可以开展民屯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