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心寒,回宫路上果然受凉,竟自一病不起。光王来哭了一场,终究不能抗旨,整理了行装携家带口冒着严寒出了皇城,独留袁秀在广慈宫太后身边侍疾。
北方深寒料峭,南方也开始下雪,银装素裹,分外萧瑟。滢州和吴苏两地因毒鸟一事,民间皆言是天谴,诽谤朝廷之声频传。又因年底,两地知府缺位。袁珝怕地方再生事端,只写了奏报将所查先禀皇帝,又言两地之难,特请求自己留下善后,待诸事稍稳再回京复命。
他怕有人借机作乱,命两地驻军和府军加强巡逻、维护秩序。面上不得滋扰百姓,只暗中严守城内、外安全。朝廷补偿钱粮还未到达,又先将滢州和吴苏预备仓开启,以帮助失地、失粮及贫困农户度过年关。下令解冤案,令流放的、下狱的得以回家;身死的,家属得以赔偿。又亲自率领诸人帮助农户清理乱石恢复田地。一切亲力亲为,时常与百姓同食同宿,并无弄虚作假,两地军民无不称颂。起先还有人聚众煽乱,渐渐便都绝了。
整整两月,袁珝皆在外视察奔波,待民心稍安,方回吴苏处理内务。衙门诸事还未处理妥当,京城就有急报传来,令苏文煜暂代知府之职。袁珝欢喜,道:“暂代只是权宜。苏公不畏强权、一心为民。待我回京,一定向父皇力荐。”
连日来,苏文煜一直跟随袁珝左右,听其言,观其行,正直坦然、毫不矫揉造作。且礼贤下士、谦逊有礼,并无皇子的倨傲不桀和高高在上之态,莫不令人敬重。心想当今若是能看重安诚王,令他继位,将来不失为一代仁君。又因皇帝复用,一颗心犹如死灰复燃、报答之心愈加拳拳,两地之事无不尽心尽力。
既有皇子亲自~慰问、抚恤,又兼苏文煜之声望,两府政事稍见安顿。不几天又有京内急报,令袁珝尽快回京。袁珝记挂陆雨,心想她遭此重创,势必身体羸弱,难承舟车劳顿。以往在京中时每日思念兄嫂,莫不借此机会多聚几日。况我又在滢州耽搁数久,莫若让她留在山庄,我先回京复命,然后再去接她。也陪她在覆雨庄多住些时日,也算圆了当日之许。
如此打算,越想越觉称心,便去信给覆雨庄言明。定了启程之期,苏文煜甚为不舍,为其践行。两人惺惺相惜,洒泪而别。
袁珝押着赵志高和况远笪两人,到得京城已至二月底。今年貌似暖春,城里城外雪已化尽,一派春意盎然。袁珝入宫复命,将一应罪状及账本呈上,皇帝只约略翻了一翻便搁置一旁。
袁珝上禀道:“父皇,赵志高和况远笪怙恶不悛,证据确凿。吴苏衙门内宅赵志高住处又搜出投献丞相府账册。赵志高供述他一切行~事皆为丞相府授意。”
皇帝道:“朕知道了。李明达已撤去丞相之职,一应有牵扯的官员,朕都一一责罚。赵志高和况远笪二人交给刑部处置。滢州这事你办得很好,没有辜负朕的期望,朕有嘉奖。”
袁珝见皇帝说得轻描淡写,似乎并无深究之意,连忙道:“父皇,赵志高于开元十三年任巡抚以来,为吞占田地,打死打伤二十余人,下狱三十人。滢州围衙之时,又抓捕十人,定为贼寇问斩,实为当地良民。后得知儿臣前去调查,他为遮盖其罪,竟令手下军士毁坏良田,又打伤三十余人。他任职近八年,总共百余人受其荼毒。系罪皆应有丞相府包庇而不查、纵容而不纠。若按照律法,丞相李明达是首罪,焉能以一个丞相职位就可抵消得了的?还请父皇明鉴。”
皇帝道:“依你该如何?”
袁珝道:“自以国法定夺。”
皇帝沉吟道:“国法?”
袁珝道:“正是。”
皇帝道:“若是依国法,李氏父子拥功勋免死罪,最多发配边疆,九族之内男为奴女为婢。太后也为李氏,必定为李氏求情,朕若不允,太后万一有个好歹,朕便背上不孝的骂名。但在朕眼中虚名是小事,区区一个丞相府更是不足一提。只是李氏伴随太祖开朝,在朝四十年有余,若是问罪,吏部、刑部等哪一个能独善其身。难道朕要将六部官员全部罢免吗?如此一来可要砍掉半个朝堂啊。”
袁珝道:“有错当纠,有罪当罚。父皇,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立法而不遵,违法而不究,莫若一纸空文。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难道位居高官就可逃避国法么?”
皇帝眉目一紧,沉声诘问道:“那你有没有想过,若是将李氏连根拔起,许氏便没有了制衡。朝堂没有制衡,何来平稳,朝堂不稳天下又何来太平?”
袁珝一惊,好似遭当头棒喝,怔然不语。皇帝道:“滢州之事到此为止。朕说了有嘉奖于你。”于是命人着赏袁珝诸多绫罗绸缎金银玉器及文房四宝。袁珝心中并不觉欢喜,但又无可奈何,唯有叩头领赏,道:“谢父皇隆恩。”
皇帝点点头,又道:“许公之孙女许令荃一直钟情于你,因你远游,后又有太后赐婚,因此一直云英未嫁、耽搁至今。朕即将她赐婚与你,择日完婚。”
袁珝一听,如梦初醒,忙道:“父皇,万万不可。儿臣府上已有王妃,许公拥开国之功,许小姐身出名门,怎能怠慢了她,做个妾室?”
皇帝笑道:“这个你无需着虑。朕赐她给你做平妃,许公也挺乐意这门婚事。”
袁珝道:“父皇,王妃虽然生身平民,但自从嫁入王府一直谨守皇规,并无过错。我们成婚尚不满一年,我却另娶,不免叫人心寒。”
皇帝哂笑道:“谨守皇规?那请问你这王妃现在何处?”
袁珝心惊,回道:“自在府中操持内事。”
皇帝抬眉睨他一眼,冲王坛使个眼色,王坛合掌两拍,即刻有两名内侍押着一位女子从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