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小雨捂脸。
憋坝这种玩法,已经许久不见于江湖。
曾几何时,在路小雨比大队长年纪还小的时候,这种玩法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
准确的说,这个玩法应该是小舅舅那个年纪玩的玩意。
很久很久以前,在还没有遍地楼房的时候,有一个概念,叫棚户区。
就是路小雨奶奶家原来的样子。这种条件下,房子中间的这部分路几乎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种情况下,在手机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玩法的时候,闲来无事的小孩子们可是发挥了自己无穷的想象力。
晴天嘛,踢毽子、跳皮筋、打沙袋、跳格子;雨天嘛,哈哈哈,啥也不能阻拦我们出门玩耍。
下着雨?不要紧,雨衣了解一下。
满地泥?不要紧,雨鞋了解一下?
雨停了?不要紧,憋坝了解一下?
平房区的下水设备堪称一言难尽,下完了雨,水流就从高处向着低处汇聚,这就给每条土路边居住的孩子们带来了福音。
这个时候,一条街差不多大的孩子们就回倾巢出动,在土路最低的地方堵住下流的水流,随着水流慢慢地汇聚,一群孩子就开始有砖的拿砖,运土的运土,不断让水流越积越高,直到这“水坝”已经扩散到完全控制不住的时候,再一口气挖出一个缺口,让攒了半天的水一口气奔泻而出,然后再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家里大人拿着笤帚把孩子赶回家。
很小很小的路小雨记得一些在奶奶家和邻居小伙伴们憋坝的情景。
只不过这种玩法随着城市的发展,已经渐渐消失了,现在遍地都是楼房,下水管道无处不在,想找个能憋坝的地方难比登天。
『这些个孩子可以啊,谁教的?』
徐旭东嘿嘿直乐。
嗯,可以的可以的,现在还能有孩子不愿意玩手机,愿意玩憋坝,就是爬树能力一般,还得加强。
摘杏小队“偷偷摸摸”地“潜入”到了樱桃小队的上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小溪流水哗啦啦,他们行动咔嚓嚓。
突出一个声势浩大。
『这边的石头太少了。』
『那些泥土和树枝过来。』
钓鱼佬们又有新花样可以看,一帮原爱好者抱着膀子在一起讨论这些孩子的技巧。
『别拿那个,那边一会儿就得漫过去,漫过去你这块儿还得堵。』
『对对对,就拿那些大块儿的,现在还没到封边的时候。』
『你们这,这也不行啊,哪能把树枝铺在石头上的,你得交叉放啊,现在这些孩子,要放在过去,得饿死,估计连火都不会引。』
『那是谁家孩子,是不是傻,你拿小石子儿往里塞呀,拿树叶填也可以,你光拿一堆大石头堵,它堵不住啊。』
『是傻,现在连三年级的数学题都能错一半。』
『知足吧,我儿子数学就没上过40。』
两人开始交流起降压的经验来。
这些声音多多少少能传到小分队的耳朵里,一个个信息表碰的小队员个个耳朵根红红的。
这能怪他们吗?憋坝这种技术活,它不需要训练吗?要不是家里有人种地,还不知道这项运动,可家里那地下完雨,玩的都是放水啊,根本就没机会憋坝啊,你要说拆坝,我们经验足的很,可这憋坝,我们也很为难啊。你们大人倒是叫的欢,你们做个憋坝的app啊。
尽管小分队的技术十分差劲,但是十几号孩子高强度地拿着石头堵水,也不是没有什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