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桓和淮安的一众官员商议后,最终决定采用纳捐的方式来筹集银两。
人们可以通过捐赠财物来换取官职,或者可以捐国子监监生名额,反正想尽一切办法筹银子。
穆欢进城后直奔总督衙门。
顾桓见到她,皱眉问道:“你有什么重要的事?我现在焦头烂额,没时间管其它事。”
穆欢也不和他计较,言简意赅道:“已经有粮商在四处高价收粮。
你们官府动作是不是快一点?不然等过段时间,这粮食价格可就得翻倍了啊!”
听了她这话,顾桓无奈地叹气:“粮食已经开始涨价了,衙门这边正想办法筹银子呢。”
穆欢点了点头:“你知道情况就行了,其它的事我就不管了,你是官我是民。”说完,她便转身回家。
见穆欢回来,文砚和文墨马上过来禀报:“少夫人,目前市面上的粮食价格已经涨了不少。
最开始一两银子可以买两石粮食,现在已经涨到一两银子只能买一石,而且还不能多买。”
穆欢心里一咯噔,这才多久就翻倍了。
她随即问:“你们买了多少?”
文砚回道:“您给的五千两银子,我们已经全部用完,一共买了七千石。”
穆欢点头:“行了,不用再买了。”
这五千两还是上次小青从山贼那里搜到的银子。
反正也是山贼搜刮老百姓的不义之财,如今拿来购买粮食以备不时之需正好。
只希望官府能够有所作为,减少逃荒的流民数量。
可惜,事与愿违。
半月不到,就有大量的流民从四面八方向淮安府而来。
值得庆幸的是官府提前做了应对措施。
没有让流民进城,给他们在城外搭建了简易的住所。
又在城门外设置了几个粥厂,每日给他们施粥。
顾桓担心流民会闹事,于是将其中的壮劳力都组织起来。
安排他们去修河堤,用劳力换取口粮。
穆欢和小青整天出去转悠打听消息。
了解都有哪些粮商买了粮食,囤积了多少。
还有哪些达官贵人家里的田庄多。
情况了解清楚之后,她终于有时间去陪春娘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