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不知,当今最得还是圣心的,不是后宫的嫔妃,也不是朝中大臣,而是皇上御前的大太监,此人从皇帝年幼便陪在身边,皇帝曾笑言他是半父一样的存在,大理寺卿饶是再刚直,也不敢得罪这般人,若是真不小心得罪了,怕是有一天脑袋也就不知不觉的掉了。
“大人客气。”
御前太监接过大理寺卿亲自奉上的茶,淡淡一笑,接着说道。
“今日前来,有一事要辛苦大人。”
大理寺卿听了这话,当即道。
“公公哪里的话,有事只管说来便是。”
“圣上想要尽快将镇北这桩案子结了。。。。。。”
“公公说的是,近些时日大理寺上下为了镇北将军的案子费尽心力,好在也有眉目了,想必不出五日便能拿出结果,还镇北将军一个清白。”
大理寺卿甩甩袖子,颇为自得。
前些时日为了抓捕贼人费了不少心血,几百人马沿着贼人逃跑的方向一路追寻,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城外林子里找到了一片新土,挖开时便看到了一具面目全非的尸身,且多天过去,又天气渐热,尸身已有些腐败,这味道属实是不好闻,现场吐了好些人,就在他们以为这具尸身与此事无关时,有一观刑的柴夫路过,正好认出了这是那日刑场逆贼的穿着。
大理寺卿大喜,当即着人将尸体抬了回去。
经过仵作查验,这的确是逆贼张修林,且是死于六日前,也就是处刑那一天。
这就怪了,大理寺卿半死不得其解,为何逆贼同党救了他,却在出城后死于非命,还是一副被千刀万剐的样子,难道来劫人的那伙人目的并不在于劫人,而是有其他目的?
目的为何?
大理寺卿突然想到还在牢中关着的唐琣,立马转身又去了唐琣所在的牢房确认了一番事情经过。
据唐琣说,早上有一个小太监来宣皇帝口谕,让唐琣亲自去刑场监刑,去了不久便出现了这一幕,而那些来劫人的,唐琣并不认识。
大理寺卿问是哪宫的小太监,唐琣却说不记得。
皇上身边用的趁手的小太监也就那么几个,唐琣常在御前行走,不该认不出是哪位。。。。。。
此时,唐琣也觉出了不对,按理说皇上身边的人他都该认识,就算叫不出名字,也该面熟才是,那日的小太监却面生的很,而唐琣一向大条,竟没有注意这些细节。
如此看来,那小太监便是有问题了。
接下来,大理寺卿又找来人,将唐琣口中描述的太监模样画下来,召集了各宫的太监一一比对,却没有一个相似的。
线索便在这里断了,唐琣这案子,苦于证据不足便又拖了这么好些日子,直到有一天,有一寺司回来,说是一酒楼的小二看了画像说是眼熟,好像是常来酒楼吃酒的人,答应等下次这人来了便悄悄通知寺司来认人。
又过了几日,小二急匆匆来大理寺,在门口观望半天,才找到人叫了上次那位寺司出来。
将事情说完,小二急匆匆拉着寺司去看,走得急,寺司便也没带人。
直到在酒楼看到了,寺司才敢确认这人与画像上的有六七分像,不敢贸然拿人,便一路悄悄跟着这人,知晓了他家的位置,这才回到大理寺禀报此事。
喜欢寒时明月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寒时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