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关于中国历史的朗诵篇章 > 晋楚争霸(第1页)

晋楚争霸(第1页)

晋楚争霸

进京勤王

公元前635年(晋文公二年),晋文公亲自率兵勤王,因为王弟太叔子带勾结狄国军队赶走了周襄王,勤王安周是求取霸业最好的捷径。晋文公很快打败狄军,活捉太叔子带,护送周襄王回洛邑,立下了安定周王室的头功,被视为齐桓公再世,在诸侯中建立了威望。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晋楚爆发城濮之战,晋国击败楚国取代齐国成为霸主。

据《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晋楚城濮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双方兵力只能据参战兵车数来估计。一种计算是引《司马法》的说法,每车甲士3人步兵2人;另一说法据孙诒让《周礼正义》卷54认为《周礼》所说军队编制: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两”就是兵车一乘。具体地说就是每车甲士二伍十人,步三伍十五人,甲士中最勇者三人居车上,为甲首;余七人在车的左右,步卒跟在车后。这样每车甲士、徒兵共25人或30人。后一说法比较符合春秋时的实际情况。《诗经·鲁颂·閟宫》载“公车千乘……公徒三万”,也是这个比例。据此城濮之战晋国出动兵车七百乘,兵力估计为二万左右。楚国联合陈国蔡国,出动兵车一千四五百乘,兵力估计为四万左右。

城濮之战中,兵力居于劣势的晋军,击败楚国和陈蔡联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战争之前,晋国采取了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等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②晋国在外交上开展了一系列灵活巧妙的斗争,扩大了自己的同盟军,孤立了楚国。例如晋先打下楚的盟国曹国、卫国,然后暗地里答应曹、卫复国,只要他们与楚绝交。曹、卫果然与楚绝交,使楚陷于孤立。又如晋利用齐国、秦国同楚的矛盾,同齐、秦建立联盟,陷楚于不利的境地。

③ “退避三舍”不仅使晋军赢得政治上的主动,在军事上也使处于劣势的晋军避开了在不利条件下同楚决战,保存力量,待机破敌。在决战中晋军避开敌人最强的中军,选择比较薄弱的楚军左右两翼冲击:首先击溃以陈蔡联军为主的楚右师;又伪装败逃,造成敌人的错觉,然后出其不意地击溃楚将子西率领的楚军左师。使自己在局部上占据优势,再从局部的优势转变为全局的优势。

颖北之战

公元前599年,晋楚爆发颖北之战,晋军击败楚军。

周定王八年,即前599年,楚庄王伐郑,晋国士会率领晋军救郑,击败了楚庄王率领的楚军。

《左传·宣公十年》“楚子伐郑。晋士会救郑,逐楚师于颖北。诸侯之师戍郑。”

邲之战

公元前597年,晋楚爆发邲之战,参见《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

历史背景

城濮之战后,楚国北上受阻,转而向东发展。

公元前627年崤之战后,秦国立即将其在攻鄀之战中所俘楚将斗克释放(参见秦楚鄀之战),与楚国结盟,共同抗晋。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对付秦、楚两大国的挑战]所以,楚国虽未参加崤之战,但却是崤之战的最大受益者。楚庄王即位,稳定政局,发展生产,为争霸奠定了基础;接着率兵北上,以“勤王”名义击败陆浑戎后,趁机在周王畿的直辖区耀武扬威,并向周使询问象征王权的九鼎之轻重,流露了觊觎天下的野心。

战争过程

晋、楚为争夺郑国大战于邲。晋军将帅对和战问题争论不休,步调不一,迟疑不进,在楚军的突然进攻下,主帅荀林父不知所措,下令先撤退到黄河者有赏(《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桓子不知所为,鼓于军中曰:「先济者有赏。」”),致使中、下诸军争舟渡河,自相砍杀;仅上军在士会(随季)的率领下殿后而不败。

战争影响

邲之战的失败,虽使晋国在与楚国的争霸中暂处下风,但并未损害晋国元气,所以晋国仍然有力量与楚对抗;而从楚军先锋连尹襄老战死、楚庄王弟弟谷臣被晋军生俘的战况来看,即便是晋军非常有限的反击,也使楚军在此战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邲之战中,楚庄王利用晋军顾忌秦军侧后偷袭、内部分歧、指挥无力等弱点,适时出击,战胜对手,从而一洗城濮之战中失败的耻辱,在中原争霸斗争中暂时占了上风。邲之战后,楚庄王饮马黄河,雄视北方。鲁、宋、郑、陈诸小国又相继依附楚国,楚庄王一时称霸中原。

破沈之战

历史背景

晋国为解除后顾之忧,邲之战后,东进、北进击灭潞氏、甲氏、留吁、铎辰等诸狄小国,将疆土扩展至太行山以东黄河北岸。因晋国插手干涉,齐国与周边鲁国、卫国等诸侯国之间的领土纠纷,并出兵帮助卫国攻打齐国,导致齐国与楚国联盟。晋国以武力迫使齐国就范结盟(详见前589年的晋齐鞌之战),打破了齐、楚联盟,巩固了其东侧。

战争过程

公元前583年,发生了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