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翻开中国历史的篇章 > 大诰(第3页)

大诰(第3页)

(46)基:基业。

(47)肆:故。越:在。敉:平定(叛乱)。若:假若。友:当指友邦。民养:民长,指统治人民的诸侯国君。养:长。劝:劝止。

(48)肆:肆力,尽力。

(49)爽:明,使政治清明。惟:只。十人:指文母、周公、太公、召公、毕公、荣公、太颠、宏夭、散宜生、南宫括。越:语首助词。时:是。易:侮慢。戾:定,指上天的定命。

(50)大艰人:指发动叛乱的管叔等人。诞:延纳,引申为勾结。邻:邻邦,指殷国。胥:相。

(51)易,改变。

(52)永:长时间。念:考虑。

(53)若:譬如。穑夫:农民。

(54)休:赞助。宁人:指文王。极:放下。

(55)指:同“旨”,美好。

(56)并:都。肆:因此。诞:大。以:率领。

(57)僭:差。卜陈:卜兆陈列。兹:这,这样。

作品译文

王说:“啊!我要郑重告诉你们,各国诸侯国国君及官员们。不好了!上天把大祸降给我们国家了,灾祸在继续发展,没有停止。现在我代替我年幼的侄子执掌我们永恒的权柄,但我却没有遇到明智的人,可以把我们的人民引导到安全的境地,更不用说了解天命的人了。

唉!我的处境就好像渡过深渊那样危险,我只好到上天那里寻找渡过难关的办法了。摆下占卜用的大龟吧,让它来明示我们的前辈是怎样在上天那里接受任命的。这样的大功,是不应当忘记的。我不敢隐藏上天的威严意旨,用文王遗留给我们的大宝龟进行占卜,我们就可以明了上天的用意了。结果就得到卜辞,说:‘西方将有很大的灾难,西方的人也不会平静。’于是这些阴谋叛乱的人更加蠢蠢欲动。殷商的余孽竟敢妄图恢复他们的统治地位。上天给我们降下了灾难,这些余孽知道我们国家因为灾难,人心纷乱,竟然狂妄宣称:‘我们要恢复我们的统治,反而更加看不起我们周国。现在他们发动叛乱了,有的地方的人民也响应他们的叛乱。但只要有十位贤臣辅佐我,我就可以迅速平定叛乱,完成文王、武王所力图达到的武功。我现在要发动平定叛乱的战争,这样做究竟是凶是吉?我占卜的结果都是吉兆。

因此,我要告诉我们友邦的国君以及各位官员说:我得到了吉兆,我要率领你们去讨伐殷国那些亡命之徒。可是,你们这些国君和你们的官吏,无不反对我的意见,说:‘困难太大了,民心也很不平静,而且事情就发生在王宫和近臣的家里,有些是我们尊敬的长辈和父兄,不应当去讨伐他们。王啊!你为什么不违背这个卜兆呢?’

周文王现在我应当为我们年幼的国王慎重考虑出征的困难。唉!实在是这样,一旦发动战争,就要惊扰千家万户,甚至包括鳏夫寡妇在内,这多么令人哀痛啊!我们遭到天灾,上天把非常严重的困难,降临到我以及我们幼主的身上,我不能只为自身的安危着想。我猜想你们各位国君和你们的官吏们,也一定会这样劝告我:‘不应当过分地关注自己的安危,不应该不完成你的父亲文王所力图成就的功业。’

唉!我想我是文王的儿子,我不敢废弃上天的命令。上天嘉奖文王,使我们这个小小的周国兴盛起来。文王通过占卜,继承了上天所授予的大命。现在上天命令他的臣民帮助我们,何况我们又通过占卜了解到上天的这番用意呢?唉!上天明确的意见,人们应该表示敬畏,你们还是帮助我加强我们的统治吧!”

王说:“你们是曾经辅佐过文王的老臣,你们能够认真回顾遥远的过去吗?你们知道文王是如何勤勤恳恳的吗?上天把获得成功的办法秘密地告诉我们,我不敢不竭尽全力来完成文王所力图成就的事业。所以,我就用这个道理来劝导你们各位诸侯国君,上天诚恳地表示赞助,说明上天将要成全我们的臣民。我为什么不继承文王的事业、争取最后的胜利呢?上天也因此经常向我们发出命令,迫切得就像是去掉自己身上的疾病,我怎敢不去努力地完成文王从上天那里接受的神圣事业呢?”

周武王画像王说:“在过去,我曾经跟随武王到东方讨伐殷国,所以我天天考虑着东征的困难。譬如父亲要盖房子,已经确定了具体的方法,可是他的儿子却不肯奠定房子的地基,更何况是盖房子本身呢?他的父亲把地耕好,他的儿子却不肯播种,更何况是收获庄稼呢?做父亲的敬重自己的事业,(面对这样的情况)他怎么会说‘我的后代,不会荒废我的家业’呢?所以,我怎敢不在我执掌大位期间亲自去讨伐叛乱、完成文王从上天那里接受的大命呢?又好比当父兄的,如果有邻国讨伐他们的孩子,难道那些统治他们的侯王能够劝阻做父兄的不去救助自己的孩子吗?”

王说:“唉!努力吧,各位诸侯国君以及你们的官吏们。要治理国家,必须依靠圣明的人。十位贤臣是知道上天的意旨的。上天诚心诚意地辅助周朝,你们不敢侮慢上天的决定。现在上天已经把辅佐的意旨下达给我们,那些叛乱分子却勾结殷人来讨伐自己的同宗。你们不知道天命是不会改变的吗?

“我一直考虑:上天是要灭掉殷国的。譬如种庄稼的农民,为了使庄稼长得好,总要把田亩中的杂草完全除掉。我怎敢不像农民那样,除恶务尽呢?上天降福我们文王,我怎敢对占卜置之不理,怎敢不遵从上天的意旨、不遵循文王的意图而不去保卫我们美好的疆土呢?何况今天的占卜都是吉利的,因此我一定率领你们诸侯国君东征。天命是不会有差错的,卜辞所显示的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2]

作品评析

周公以《大诰》平息了纷争、统一了思想后,毅然率师东征。3年后,平定了管蔡之乱,重新统一了周朝。此后,周公继续摄政7年,然后还政于成王。

《大诰》一开始就说:“王若曰”,表明说话的人并非成王,而是代成王布政的周公。

周武王灭商后,为了安抚殷商遗民,将纣王之子武庚封为殷侯,留在殷都,并派兄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去监视他,称“三监”。此后不到两年,周武王就因病死去,其子诵即位,是为成王。当时成王尚在襁褓之中,无法亲政,这对新建立的周王朝无疑是个严峻的考验。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周公摄政,履行天子的一些职责,决断天下大事。因为这有违于王位世袭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又引起王室贵族内部的怀疑猜忌。公元前1063年,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串通“三监”,联络淮夷,起兵叛周。一时间内忧外患,周王朝有临深渊履薄冰之忧。就在这个时候,周公不避嫌疑,挺身而出,辅佐成王。经过耐心的解释和说服,终于达到了王室内部的团结,并力排众议,毅然出兵东征,这在周初是一件大事。《大诰》就是周公所做的战前动员,是当时的实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周公的谈话有两个主要内容。首先分析当时国家所面临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方法。困难有两个方面:一是武王之死以及王室内部的猜忌,二是武庚等发动叛乱,图谋复辟,二者交织在一起,使得当时周朝所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针对这种情况,周公主张武力解决,并通过占卜肯定了这个主张。其次对反对武力平叛的诸侯臣下进行说服教育,这是动员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因此所占的篇幅更大。对于武力平叛,周的统治集团内部的反对意见非常多,可以说是占了上风。理由主要有两条,一是当时民心动摇,局势混乱,平叛的困难太大。二是叛乱分子中有些是王室内部的人,甚至是长辈,不应该讨伐他们,因此劝说周公不顾占卜的结果,取消东征。为了说服反对派,争取诸侯国的支持,周公从不同角度反复论证了武力镇压的必要性。针对反对派所谓的“困难太大”,周公指出武力平叛是必要的,为了完成文王留下的未竟的事业,便不能被困难吓倒,也不能过多考虑自身的安危,这是用使命感来激励反对派。接着周公又动情地指出群臣都是文王的旧臣,应当知道文王的勤劳,言下之意是既然如此,那就应该倾尽全力去完成文王的未竟事业。神学是奴隶主阶级的精神支柱,为了说服反对派,周公一再利用天命来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法性。他在谈话中反复指出周建立政权,是上天的意旨,上天不但把成功的办法告诉给他们,而且像去掉自身疾病那样迫切地希望他们完成文王的未竟事业,显然,这个事业就是平定叛乱。他还强调这次占卜所使用的是文王所遗留下来的大宝龟,而且占得吉兆,暗示东征一定会像当年武王伐纣一样取得巨大胜利。

谈话还两次用种庄稼做比喻,说明后人应当继承前人的遗业和除恶务尽的重要性,说理形象生动。文章中有不少比喻都很质朴,也有很强的说服力:

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

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

以涉深水为喻,以父子亲情为喻,生动亲切,朴质动人,代表了早期先秦散文的艺术成就。作者感情诚挚、深厚,从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出周公的满腔赤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