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变法
历史背景
春秋时期,奴隶制刚刚开始瓦解;战国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促使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势力更加壮大,地主阶级力量增强,与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
吴起变法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2]
楚国地广人众,能够调集百万大军,在战国七雄中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力一直萎靡不振。
楚悼王继位后,连年遭到魏、赵、韩等国的进攻,不断丧失失地。在极其窘迫的形势下,楚悼王不得不用重礼贿赂秦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才和魏、赵、韩讲和。
变法起因
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楚悼王很想有一番作为,但苦于缺乏变法图强的真正人才和支持者。
吴起来到楚国,为楚悼王分析楚国的弊端,并指出要扭转这种局面,只有“明法审令”,尽快变法革新。对吴起分析的种种弊端,楚悼王深有感触,于是先任命吴起为宛守,防御韩、魏。一年以后,晋升为令尹,主持变法。
主要内容
“明法审令”,实行法治。
吴起总结了李悝在魏国变法的经验,深知法治的重要性,故他在变法中制定法令,公布于众。
为确立法治的权威性,吴起还采取“倚车辕”(《韩非子·内储》)的办法,即立一车辕,有能够搬动的予以奖赏。
为使思想认识和舆论一致,还禁止纵横家进行游说,“破横散从(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战国策·秦策三》)。
减爵禄,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
《淮南子·泰族训》说:
“吴起为楚减爵禄之令。”
《说苑·指武》说:
“(吴起)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
对无功劳的贵族及其后代,实行均其爵、平其禄政策,对立有军功和其他有功人员,则授予爵禄,以解决分配不公,提高将士和新兴封建势力的积极性。
在此同时,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韩非子·和氏》),即解决“封君太众”的问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史记·吴起列传》)。
“卑减大臣之威重”(《史记·蔡泽列传》),整顿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