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崇祯太子无原盒第四百六十一章后勤当难久持久 > 第一百二十六章(第1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第1页)

卫所制是明代最主要的军事制度,由明太祖朱元璋创立。

明代开国初期,国家财力有限,为了满足壮大武力,扩充兵员的需要,朱元璋开始设置卫所,军民分籍,实施卫所制。卫所制规定军队士兵的主要来源为籍选,即从世袭的军户籍中抽丁而来,每户派一人为正丁去卫所服兵役。

为了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军丁在卫所中轮流戊守、屯田。

战争时期,临时充军从征调发;和平年代,则归还卫所耕地种田。

屯田耕作收获所得用来供给军户的生活和正军之所需。

真可谓算尽了一切。

但天下哪有好处全被一人占了的事?

自宣德年间开始,卫所制逐渐败坏,军户们也沦为了军将的私产,这直接导致大明空有数百万大军,但能拉出去打仗的却真真没有几个。

不过万事皆有例外。

金山卫指挥使侯承祖便是这凤毛麟角中的一个。

他十六岁袭祖职为指挥使,其后整肃防务、检阅军队、补充力量、理顺民心,在提高军队战力的同时也未忘记发展农业生产。

清兵过江之后,郡长邑吏纷纷辞官离职,唯侯承祖散尽家业田产,变卖金银首饰,招募勇士,准备舍生抵抗,当可谓忠贞不二。

只是这一卫人马在清军面前还是有些单薄,所以在获知苏州投降之后,他便数次向各方求援。

可惜的是,那阵子尼堪所部已快要抵达杭州,城中各方势力正斗得难分难解,而苏松之地双方势力犬牙交错,明军要么已然投降,要么自顾不暇,他的求援也就迟迟得不到半点回应。

所幸前些日子,这样的情况却有了重大的改变。

先是总兵方国安在应天军的帮助下于杭州城外大胜清军一场,然后不过两日他便接到了总兵吴志葵的来信。

信上虽只说邀他去崇明岛与应天来人议事,却未对所议何事提及半分,但侯承祖到底也是军中老人,略一思量便意识到这是要给各自为政的苏松人马立個统属。

对此,侯承祖虽然觉得应天方面有些太过拿大,但也并不排斥,毕竟现在这般情形有个头总比没有要强。

只是

“应天来人确是好大的架子,我等也就罢了,黄总兵乃是朝廷亲封的镇南伯,如何也在这里候着?难不成来的是哪位国公?”

崇明岛码头上,一队武将文臣分列两侧,显然是准备迎接某个大人物,可在这队列之中却有一武将打扮的虬须汉子似已等的不耐烦了。

见此情形,沈廷扬作为东道主自然要出言缓和一下,但在他开口之前却听那汉子又说了一句。

“沈大人,应天到底是何想法?做什么不说,见谁也不说,光叫我们侯在这里却也不是道理啊。”

“吴总兵莫急,先前已有回报,约莫再有一刻也便到了。”

这吴姓武将便是吴淞总兵吴志葵,他的驻地与崇明岛算得上是隔江相望。

在获知对方存在之后他们也保持的紧密的联系,可说到底各人互不统属,行动上也从没有过配合,待收到召他至崇明岛的信后心里多少也有些不乐意。

“圣嘉莫闹,应天路远,等一阵又能怎滴?”

“伯爷,话不是这么说的,你与吴大人驻于太湖,距离虽近但河道崎岖,算起来与应天也差”

“过了。”

见吴志葵越说越不成体统,镇南伯黄蜚便沉声说了一句,随后那吴志葵果然闭上了嘴巴不再言语。

不过吴志葵的话也不算有错,应天距离虽然要远上一些,但这一路都是顺流,若再遇上顺风的确也用不上多长时间。

而黄蜚水师驻于太湖之中,一路虽也能称得上顺流,但终归不能与大江相比,所以在他们看来应天来人先到才是理所当然。

说来也是因缘际会,这黄蜚本与黄得功一道防备左部,可那夜弘光被俘,黄得功阵亡,见事不可为他便收拢了些溃卒一路沿江而下。

至于说为何没有在路过应天时与城内明军取得联系

这便是因缘际会之处了。

他认为应天已失便趁夜悄然路过,而黑灯瞎火的城上守军又以为他们是清军过路也便没有在意。

如此一来,应天水路的打通便被生生推迟了一个月,而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朱慈烺也只能感叹造化弄人。

“来了。”

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本还各怀心思的众人便都抬头往远处看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