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也是这么说的,他还跟我说,礼部虽不如兵部户部那般显要,但官场中打交道的门道礼部最多,而且与其余五部皆有联络,是个历练的好地方。至于叶知秋……父皇说他在御座上有些事瞧不真切,我去了之后,也是替父皇看看下面的情形,算是……暗查。”
李重延渐渐说得神色凝重,瞥见怀中朱芷洁一脸茫然,自笑将起来:“嗨,咱们说这些做什么,我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忘了跟你说。”
朱芷洁一听他说有趣的事,立时有了兴致。
“我在泾州时,时常觉得无聊,有时会微服出巡。有一次,我路过一个宅院,看见院中有一个少年正在耍枪舞棒,很是有趣,我便驻足看了一会儿。”
“他舞得很好么?”
“嗯,不仅舞得好,还边舞边背书。”
“背书?”朱芷洁奇道,“那可真是文武双全了。”
李重延大笑道:“双全可就未必,他手中的枪式毫不含糊,可口中念的之乎者也却是颠三倒四,漏洞百出。我听得好笑,忍不住要出口纠正他一二,忽然从院内出来一老妇人,似是他祖母,来与那少年说话。他祖母道,‘你日日练这些拳脚枪棒,仔细被你父亲知晓了又要打你’,少年不服,道:‘父亲让我背诵四书五经,我坐着也是背,站着也是背,不如边练武艺边背,岂不两得?’,他祖母啐道:‘休要以为我没听见你背得那些乱七八糟的,只怕你父亲听了要更生气’,少年笑道:‘祖母切莫说笑,我父亲也只会舞枪弄棒,哪里听得懂我背的这些,只要祖母不说,他听着我能背书就高兴了,不会生气的。’”
朱芷洁笑起来:“看来这父子二人肚中的墨水是半斤八两,果然是个有趣的孩子。”
李重延继续说道:“他祖母听他这样说,只好摇头,自回屋里去了。我便上前叫住他,问他如何不索性专心习武。他说他祖上都是武人,家中一直清贫,他父亲痛定思痛,觉得如今太平盛世,习武不如习文来得好前程,所以逼他每日读书写字。我说无论文武,但有出类拔萃者,都是前程,他一听便视我为知己一般,拉着我非要看他舞一遍枪,还说平日家中所有人都不喜他练枪,今日好容易遇上个说得上话的。”
“于是呢?”
“泾州那样的地方,也没什么乐子,我平日里也无聊,便看着他耍了一阵子,又顺势夸了他几句。不过凭心而论,他于武艺上的天赋确实远胜于读书,我指正他背的书文中的错处,他怎么也记不住,说起枪法来却头头是道。后来我就劝他,反正帝都年年都有兵部公示的征兵募集令,他既然志向于此,何不应征入伍,也好报效国家。”
朱芷洁点点头道:“这倒是正理。男儿志在四方,他若有志向,也不必非要困在泾州那样的偏远之地。”
“那少年却摇摇头道,征兵入伍,也只能为兵为卒,建了功勋也未必能升迁,自己父祖们都是踏着刀尖打出来的家业,到现在家中还总为口粮发愁,祖母常说,将门之后,吃得又多,反不如那些文官们,摇摇扇子,便可丰衣足食。”
李重延说到这里,自叹了口气道:“有些事我并非不知,只是久居宫中,只是耳闻,并无感触,那日遇到那少年一番倾吐,方才察觉做武人的辛苦。”
朱芷洁有些猜到丈夫的心思,笑问道:“那你待如何?”
“我悄悄塞了那少年五两银子,告诉他数月之后,便是京中兵部的征召令,此次征召的不止是马步兵卒,还有一些军中护卫的要职,他要是对自己的拳脚功夫有自负,那便可去一试,若是成了高官的护卫,那么至少得的饷银要远胜过军中刚入伍的新卒了。这五两银子就算是去帝都的盘缠。”
“于是你便打定主意,到时候寻个门路把他招进来,带在身边?”朱芷洁笑问。她猜到李重延生了恻隐之心,既然塞了那少年银子,又指了门路,必然是有惜才之心。
“是,我瞧那少年一身英姿,很是喜欢,将来收在身边也是不错。回头他若真来了帝都,我便去兵部打个招呼,留意着他些。”
“可你到时候如何知道他来没来帝都?你问了他姓名么?”
李重延闻言又笑了起来:“自然是问了,说到这少年的姓名真是好笑。许是他父亲希冀太多,偏偏取了个违他心意的名字。”
“何名?”
“曹习文。”
******
已经近三十年没有人踏足过帕尔汗宫的最顶端了。
那里是国主的御座所在,也是俯瞰整个沙柯耶大都下城的至高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