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此,胆敢直谏者才弥足可贵。
那是秉持公心、不以自身私利为念,对仕途无有汲汲营营者方有的勇气!
忠亮之臣固然不如圆滑世故之臣那般顺君主心意、讨君主喜欢,但对社稷而言,后者可有可无,而前者乃是必不可缺。
最后,那自然便是源于夏侯这个姓氏了。
夏侯氏在魏国,乃是没有曹姓的“宗室”,是天子赖以拱卫社稷的砥柱。
于待遇上自然也会多几分宽容。
如今夏侯惠以言辞触怒了天子曹叡,看在两族唇齿相依的份上,曹叡也不会大动肝火。
或是说,夏侯玄与夏侯惠乃同族,为何先前天子曹叡毫不犹豫的将前者左迁了,如今却是对后者举棋不定呢?
何故厚夏侯惠而薄玄邪?
在寻常人的眼中,这种做法确是难以理解的。
然而,若是从天子的角度出发,以社稷长治久安为考虑前提,便会发现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乃是必然!
盖因夏侯氏并非士族。
最早,夏侯氏乃是世代与曹氏相善的谯沛豪族。
在魏武曹操创业的过程中,夏侯一族倾力付出、誓死影从,故而在曹魏基业建立后,也理应成为夯实社稷的柱石。
然而,夏侯玄如今已然忘记了这点。
不仅终日与士族交游、邀名于世,还被赞誉为“四聪”之一,已然以士族自居矣!
要知道,魏文曹丕在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后,已然隔绝了后宫干政、外戚掌权以及宦官弄权的可能,形成了君权与士族直接对弈的局面。
出身谯沛元勋的夏侯玄,在享受父辈功勋萌荫之时,也应该作为君主的马前卒,矢志捍卫君权才对,哪能与士族混迹一起呢?
如此,身为天子的曹叡,安能对他青眼相加邪!
同类的情况,也出现在秦朗与何晏身上。
许多人都以为,同为魏武曹操养子何晏没有如秦朗那般被器重,缘由是何晏早年触怒了魏文曹丕,故而如今曹叡继位后同样不喜之。
事实上,最大的缘由乃是秦朗一直恪守着本分,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出身与立场,而何晏则是积极向士族靠拢了!
已然忘了,他理应誓死捍卫君权的本分了!
唉。。。。。。
而在这点上,夏侯惠就做得很好。
宁可归桑梓谯县闭户读书,都不愿留在京师沽名钓誉,不忘却自己的本分。
这种恪守本分、才干崭露头角且兼不以仕途私心为念之人,天子曹叡舍不得将之罢黜或左迁,也就很好理解了。
毕竟,如今士族日渐坐大!
且在众多宗室与谯沛元勋中,类如夏侯惠才干之人不是寥寥无几,而是一个都无!
曹叡是真的没得选啊。。。。。。
《左传·昭公元年》有云:“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
在以社稷为重的考量下,曹叡按捺住了怒气,权当是相忍为国了。
当然了,竟被年岁更小的夏侯惠以秦二世为例给指桑骂槐了,曹叡自是难以咽下这口气与难释恚怒之心的。
哪怕是他素有容人之器,但也不能过分到要求他唾面自干不是?
好歹他乃天子呢!
这便是十数日内,他一直对夏侯惠视而不见的缘由。
但有时候不做处置也是一种处置。
或许,连天子曹叡自己都没有发觉,在夏侯惠犯颜直谏之后他没有当即惩罚,那就是意味着他将谏言听进去了。只是一时之间难以接受,打算给自己时间慢慢释怀罢了。
至于,有明识善断美誉的他,为何十数日了都没有释怀嘛~
夏侯惠在冒犯天颜后,竟安之若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