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然边关之事,却是刻不容缓。"杨嗣昌躬身再拜,语气中带着几分凝重,"高迎祥那叛军,犹如脱缰野马,势不可挡,如今已逼近西安,烽烟四起,局势危急。"
朱由检闻言,眉宇间掠过一抹忧虑,沉声问道:"孙传庭何在?此等乱世,正需他这等良将挺身而出。"
"陛下,孙传庭将军深知责任重大,未及朝廷诏令,已毅然率部出征,誓要守我河山,拒敌于国门之外。"杨嗣昌答得铿锵有力,尽显对孙传庭的敬佩之情。
然此时,江东之却站了出来,声音中带着几分尖刻:"陛下,孙传庭将军虽忠勇可嘉,但擅自行事,有违朝纲,恐引朝野非议,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以正视听,对孙传庭将军略施薄惩,以儆效尤。"
朱由检闻言,面色一沉,眉宇间凝聚起不悦之色,冷声道:"哼,孙传庭在外浴血奋战,为国为民,尔等却在此时计较这些微末之事,岂非寒了忠臣之心?朕意已决,孙传庭之事,暂且搁置,待其凯旋归来,再做定夺。朕倒要看看,是谁在这风雨飘摇之际,还想着内斗不休!"
此言一出,大殿之内,众人皆是一凛,纷纷低下头去,不敢再言。朱由检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停留在了远方,仿佛已穿透重重宫墙,看到了那战火纷飞的边关,心中暗自祈愿,愿我大明将士,早日平定叛乱,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传令,即刻行刑。”皇帝朱由检的声音冷冽如霜,不带丝毫情感波动。
“陛下明鉴,微臣所言字字属实,孙传庭擅自出兵,置皇命于不顾,实属大不敬!”江东之的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带着几分不屈与无奈。
“住口!”朱由检怒喝,声如惊雷,震得殿内众人心头一颤。紧接着,一声凄厉的惨呼划破空气,江东之的身影骤然定格,随即一颗头颅滚落,鲜血染红了青石板地面,朝堂之上瞬间陷入死寂。
朱由检的目光扫过众臣,那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能洞察人心最深处的秘密。“黄得功听令,朕命你即刻率领天雄军,驰援前线,务必生擒高迎祥,以安军心,定战局。”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黄得功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决绝,拱手领命,随即转身大步流星而出,身后天雄军整装待发,气势如虹。
待黄得功离去,乾清宫内再次恢复平静,唯余朱由检一人,独坐龙椅,凝视着远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决定。
不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朱至澍匆匆步入,一见龙颜,立即跪拜于地,姿态谦卑而虔诚。“微臣朱至澍,叩见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与渴望。
朱至澍深知,在这个权力与仇恨交织的漩涡中,唯有紧紧依附于皇帝的权威之下,方能寻得一线复仇之机。他的心中燃烧着熊熊的火焰,那是对家族荣耀的扞卫,也是对过往屈辱的清算。而这一切,都需借助眼前这位至高无上的帝王之手来实现。
“蜀王,请起,你我共商大计。”朱由检的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朱至澍颤抖着站起身,泪水在他苍老的脸庞上纵横交错,他哽咽道:“臣斗胆恳请皇上,发兵四川,以雪臣家之耻,更慰我四万蜀地子民亡魂之不安。”言罢,悲恸之情难以自抑,泣不成声。
朱由检轻叹一声,上前几步,以手抚其背,温言道:“蜀王,逝者已矣,然此仇此恨,朕必铭记于心,不报此仇,何以安天下,何以慰民心?你我是血脉相连,此战,不仅为蜀地,更为我大明江山稳固。”
朱至澍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泪水与感激交织,他激动地高呼:“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这驿馆的一隅,温情与决心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面。然而,朱至澍深知,眼下的局势错综复杂,非一朝一夕所能扭转。他默默将这份期待深埋心底,等待着皇上的周密部署与雷霆一击。
朱由检心中亦是波澜起伏,未曾料到,局势竟如此急转直下,张献忠之乱未平,高迎祥之祸又起,大明江山风雨飘摇。他暗自思量,每一步棋都需慎之又慎,既要安抚民心,又要筹谋战事,方能在这乱世中稳住大明的根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于是,朱至澍在驿馆中暂时安顿下来,虽身处异乡,心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对皇恩浩荡的感激。而朱由检,则已悄然布局,誓要在这风雨飘摇中,为大明撑起一片天。
夕阳的余晖懒散地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为这庄严的宫殿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朱由检,这位大明帝国的末代君王,步伐沉重地穿梭于曲折的宫廊之间,身旁紧随的是忠诚的侍卫李定国与贴身太监王承恩。三人默默前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与沉重。
朱由检的心绪如同被乱麻缠绕,大明王朝这艘巨轮,看似辉煌依旧,实则千疮百孔,风雨飘摇。他眉头紧锁,目光深邃,似乎在寻找着能够穿透这无尽黑暗的光亮。
“张献忠之事,诸位有何高见?”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充满忧虑,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般敲击在在场两人的心上。
王承恩闻言,连忙躬身,言辞谨慎:“陛下圣明,奴婢愚钝,不敢妄言朝政大事。”他的回答虽显谦卑,实则透露出对局势的深深忧虑与无奈。
朱由检轻轻叹了口气,目光转向李定国。这位年轻的将领,面容坚毅,眼神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但他此刻也显得有些局促不安,显然,这样的重大问题超出了他平日的职责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