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诗人
离开朝廷后,李白遍游大江南北,足迹遍布黄河上下、长江两岸,甚至远赴岭南。他与贺知章、王昌龄、孟浩然等诗人交往密切,留下了大量反映祖国壮丽河山和表达个人豪情壮志的优秀作品。
###晚年遭遇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短暂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意图报效国家,但随后因政局变动被捕入狱,幸得友人救助获释。晚年,李白辗转多地,最终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享年六十一岁或六十二岁。
###文学成就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其中不乏千古传诵的名篇,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等。他的诗歌风格奔放豪迈,想象奇特,语言华丽而不失真挚,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和对自由的无限向往。
刘禅(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是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刘备之子,继位后改名为禅,史称后主。他在位时间较长,从公元223年至263年,共41年,但在很多历史记载中并不被认为是特别有作为的君主。
###生平简介
####即位之初
刘备于223年病逝,刘禅即位,时年仅十七岁。诸葛亮辅政,成为实际上的政治决策者,这一时期被称为“亮政”,蜀汉国力得到巩固和发展。
####诸葛亮逝世后
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此后刘禅亲政。虽然他尝试自己管理国家事务,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加上身边佞臣的影响,导致了一系列政策失误和军事失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蜀汉灭亡
263年,魏国大举进攻蜀汉,面对强敌,蜀汉内部矛盾重重,无力抵抗。同年冬天,成都陷落,刘禅被迫投降,蜀汉宣告灭亡,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后半生
刘禅降魏后,先被封为安乐公,居住在洛阳,后又被晋武帝司马炎封为县侯。据史书记载,刘禅在洛阳的生活相对安逸,直到271年去世,享年64岁。
###历史评价
历史上对刘禅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有人认为他过于软弱,依赖诸葛亮等人,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帝王之才;另一方面,也有观点指出,刘禅在诸葛亮逝世后面临的是极为艰难的内外形势,他的统治并非毫无亮点,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蜀汉政权的存在,且在降魏之后,避免了更多不必要的战争和民众的苦难。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早年生活与求学历程
-**出生与成长**:鲁迅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一个官宦世家,童年时期享受过较好的教育条件。然而,在他十岁时,家族陷入困境,这段经历对他日后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留学日本**:为了寻求救国之道,鲁迅前往日本留学,最初攻读医学,希望成为一名医生。但是,一次观看反映中国人麻木不仁场景的幻灯片事件深深触动了他,促使他认识到唤醒国民精神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弃医从文。
###创作与思想觉醒
-**早期作品**:回国后的鲁迅,曾在多个学校任教,并开始投身文学创作。1918年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揭示了封建制度下的“吃人”本质。
-**新文化运动**:鲁迅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批判封建传统和愚昧迷信,提倡科学与民主,对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起到了巨大作用。
###社会活动与文学成就
-**杂文创作**:鲁迅的杂文犀利尖锐,针对时弊,揭露社会黑暗面,如《呐喊》、《彷徨》系列,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切关怀。
-**翻译与学术贡献**:除了创作,鲁迅还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翻译,引入了大量俄罗斯和苏联文学作品,拓宽了中国读者的视野,对中国的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治立场与晚年人生